青岛打造“海洋科技城”瓶颈待解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1-05-18 15:55:18 

海洋财富网讯 青岛是我国海洋科研和教育中心,也是山东的海洋科技硅谷,是实施“一蓝一黄”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科技支撑,被称为“海洋科技城”。目前,青岛拥有各级海洋科研与教育机构28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20个;集聚着高级海洋专业人才1700多人,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承担着大量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在国家973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17个项目中,有14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都在青岛。

“然而,在海洋科技优势的背后,海洋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王诗成指出,海洋人才结构失衡、人才外流、体制机制不活和领军人物匮乏等问题,正成为制约海洋优势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的主要瓶颈。

人才“偏科”严重

科教人才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人才是技术开发人才的三倍,海洋生物技术领域人才优势比较明显,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矿产与新能源利用、海洋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教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方面的研发型、自主创新型人才匮乏。即便是在占有人才优势的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科教人才“偏科”的问题也很突出,其人才主要集中在水产养殖技术与教学上,海洋生物制药、海 洋生物材料等科教人才不足。

在海洋科教力量布局上,青岛的海洋科教单位以国家和部委驻鲁大学、科研院所为主,其海洋科教的重点是基础研究,不占优势的应用技术开发与教育人才也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院校,地方海洋科教力量以及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和人才极其有限。从科研力量布局上讲青岛是个名副其实的“海洋科教城”,非“海洋科技城”。

“孔雀东南飞”加剧

为了争夺海洋科教、管理领军人物和海洋技术开发专业人才,在短时间内提升其海洋科教研发水平,沿海省市都加快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来加快发展各自的海洋优势产业。据了解,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南方省市在科教环境、物质条件等方面开出了更为优厚的条件,山东的海洋科教人才,尤其是海洋技术开发专业人才被高薪聘走屡见不鲜,已不同程度的削弱青岛海洋科技研发中心的地位。

随着山东、浙江、广东被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孔雀东南飞”的速度将加快,科教人才和成果外流,区域间的海洋科教人才,尤其是开发型专业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如烟台万华集团HDL科研小组带头人被跨国公司挖走。人才外流的冲击,不仅会使山东的海洋科技优势地位受到挑战,而且直接影响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高技术的研发。

体制硬伤难划“一盘棋”

目前,我省青岛聚集着28家国家级科研与教育机构,山东区域内的海洋科教资源目前仍处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状态,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文献、数据资料共享水平低,科研课题重复浪费严重,面向行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放程度不高,科技人才交流协作机制不活,由于隶属关系的差异所导致的体制障碍,造成人才交往、信息沟通、团队合作困难重重,难以形成合力,特别是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在海洋科教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的情况下,条块分割的体制硬伤越来越成为发挥山东海洋科教规模优势和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目前,山东的海洋科教仍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体,涉海行业、企业的科研人才较少,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往往把精力放在做论文、拿项目上,缺乏产业化、市场化思维,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虽面向市场,但又存在专业水平低、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除此,山东在产学研官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平台,海洋实用技术开发、海洋科教成果推广和海洋科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明显滞后。

学术领军人优势不足

山东海洋科教人才济济,尤其是海洋基础研究和海洋生物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全国沿海省占绝对优势,但能够带领国际水准海洋产业研发团队的科教领军人才、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技术带头人、具有较强国际运作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不占优势。

以代表当代最高学术地位的两院院士为例,2010年底不完全统计,北京有两院院士911名,上海196名,江苏125名,湖北67名,辽宁60名,四川56名,陕西53名,山东是34名,比吉林省还少一名。这与山东在全国名列前三甲的经济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在山东的34名两院院士中,本土院士和企业界院士少得可怜,而江苏本土院士高达40%以上,企业中的工程院士所占比例很高。

王诗成表示,实现由“海洋科教城”向“海洋科技城”、“海洋产业城”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涉及到投入和管理政策等问题的解决。同时,他也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科教人才创新机制。建立海洋科教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创新区内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的体制机制,加大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设置的政策扶持力度。根据需要增加海洋专业招生计划,构建门类齐全的海洋学科体系。针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薄弱的现状,在沿海建设一批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二)完善科教创新体系。规划新建一批以国家海洋科教创新平台为支柱,以省级科教创新平台为主体的海洋科教创新平台体系。在半岛地区的高科技园区内,整合和新建一批科教成果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整合和组织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矿产和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海洋工程等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

(三)构建高端人才平台。积极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加快高技术实用人才的培养,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在国家和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都要建立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引智示范基地。

(四) 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倡导和推广有条件的企业与院校实施订单式战略联盟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院校和科研机构走出校门和研究室,实施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以及项目带动,到企业建立中试基地和各类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记者:刘英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