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目前,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都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韩国的检测标准连年提高,日本核辐射的负面影响致使日韩海产品订单缩减,但莱州环海水产品养殖公司的石鲽鱼却热销韩国,且连续5年保持产品质量问题国外“零通报”。
记者在环海公司的养殖区看到,大部分的养殖池已经是“鱼去池空”。“石鲽鱼在韩国的消费季节集中在每年的1-5月份,现在整个公司的鱼已经基本售出。”孙国义说。据环海公司总经理姜松环介绍,近几年韩国的食品进口检测标准一直在提高:2007年10月,韩国对进口石鲽鱼检测项目由原来的10项猛增到32项;2008年下半年,将药物残留检测项目由原先的32项增至42项;
出口历程也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由于对食品安全认识不到位,2006年,环海公司曾尝过大“苦头”。“当时价值180多万元的鱼都被销毁了。”姜松环回忆说,那时全国大环境对水产养殖是一种“无知”状态,包括石鲽鱼、多宝鱼在内的水产品没有统一养殖规范,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不强,结果在韩国药检不合格,不仅产品被就地销毁而且公司的信誉严重受损。说起往事,姜松环感触颇多:“其实就是无知,以为给鱼喂个土霉素是好事。”
血的教训使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有了彻底转变,他们向莱州检验检疫等部门取经,了解国家和国外的一些用药规定、检测标准,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严把质量关。
作为一家合作社性质的公司,环海公司的养殖基地是由50多家养殖户的养殖池构成,一个养殖户负责4-5个养殖池。“每个养殖户都是车间主任,是责任人,也是受益者。”姜松环介绍,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对种苗、饲料、养殖用水等环节统一进行管理,做到统一用苗、统一用料、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运输出口;生产过程中严把种苗、药物、饲料、水质、检测等十道“安全关”。
莱州市渔业、检验检疫等部门在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检测,层层把关。莱州检验检疫局动植检科科长冯冠强是环海公司“一对一”监管负责人,他进驻养殖区里与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在生产中全过程指导,严把饲料、水质和检测关。
在莱州检验检疫局不定期抽检之外,环海公司投入巨资自主对每个养殖池都进行定期检测。“我们每年花在每个池子上的检测费用是1万多元。”姜松环说,自己检测放心,向外发货的时候才能安心。
经过努力,环海公司养殖技术获得历史性突破,养殖过程不再使用任何药物。2006年韩国市场重新打开,养殖的石鲽鱼连续多年“售罄”并保持出口国外“零通报”,市场份额比整个威海地区出口总量还要多。高质量确保了公司和养殖户的“双赢”,公司的年利润在千万元以上,而收益高的养殖户每年收益在2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