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考古成果集中展示 "南海一号"宋瓷将亮相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03:53 

为迎接5.18世界博物馆日,同时也为反映青岛考古的发现与成就,《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将于5 18日开展。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511日傍晚,一批与青岛考古相关的珍品运抵岛城,其中包括青岛水下考古队历次从海底打捞出的宋、元、清瓷器,均为难得一见的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精品,著名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发掘出的众多珍贵南宋青白釉瓷器也将首次与市民见面。

5 11日,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紧张布展,历次考古发现的三里河遗址、北阡遗址、胶州盛家庄汉墓、板桥镇遗址等在展览中均有体现。据刘元鸣馆长介绍,这次考古青岛特展,是本市历史上第一次对考古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历经半年多的酝酿与筹备,展出的近百件文物是工作人员跑遍国家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和青岛各区市博物馆挑选借调而来的,用考古发现的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岛从远古走到近代的文明进程,也是本市纪念青岛建置120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

刘馆长说,今年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本展的举办正是契合这一主题,博物馆不但是储藏历史记忆的藏宝库,更是展示记忆的最好平台,是市民寻找历史与城市记忆最直接的场所。

市文物局邱玉胜处长告诉记者,青岛考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2004年,本市成立了专业的考古研究机构——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在传统的田野考古之外,水下考古由于关系到国家的海洋权益和主权,正日渐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我国水下考古始于1989年,当时所有队员正是在青岛进行的潜水培训。此后,国家共培训了六期水下考古队员,其中有三期培训都在青岛举行。2008年和2010年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基地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地两大国家级考古机构在青岛相继设立,标志着青岛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下考古人才培训地,目前全国仅有宁波和青岛两个国家级水下考古基地,而邱玉胜是我国最早一批的水下考古队员之一。

此次展览,将展出青岛水下考古队参与的,历次从海底打捞出的宋、元、清瓷器,均为难得一见的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精品,其中著名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发掘出的众多珍贵南宋青白釉瓷器将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此外,包括潜水服、测量仪等专用水下考古设备以及近年风靡一时的小说《盗墓笔记》中屡屡提及的洛阳铲也在展出之列。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