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城乡因“蓝色建设”而更美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04:3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威海90.3万农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威海城区99%以上的平房住宅被换成了新住宅,目前已没有城中村了……现在威海污水95%集中处理、固态垃圾100%集中处理,人均占有绿地25平米……在农村,几年前的河是污水沟、垃圾沟,现在成了亮丽的风景线……”发展蓝色经济给威海带来的这些变化,是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最引以为豪的。他认为:“让老百姓享受到蓝色经济区建设带来的实惠,让老百姓感受到蓝色经济区给他们生活带来向好的变化,发展才算合格。”

经过多年的花园式建设,威海早已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在接受大众日报、大众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周年联合采访团采访时,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更是多次表示,发展蓝色经济的目的在于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必须让威海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土更净。王培廷介绍,海洋是威海最大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环境是威海最重要的品牌、最鲜明的特色。建设蓝色经济区,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始终坚持科学规划,集约开发,有序建设,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在开发、建设和保护中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在具体做法上,王培廷建议记者到威海各地走一走,会发现困扰农村多年的白色污染基本看不到了。“这是我们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成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威海的每片土地都成为净土,每条河流都清水潺潺、清澈见底,每个村庄、每条道路都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秋季有果、绿荫覆盖、鸟语花香,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王培廷介绍,这个目标的实现,依托之一便是正在进行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有400个市级重点村完成了任务,今年300个市级重点村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确保年内全市农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全覆盖。为了实现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到目前,规划建设的51座镇转运站已经建成39座,确保6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并且在城乡普遍使用垃圾压缩车,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效率。

王培廷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农村的生态环保建设工作有支撑,“找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村,全党动员、全民发动,过去一年,在农村环保建设上有1500万元的财政支出,今年做了一亿元的市级财政支出计划。每个村都有100万元的财政支持,其中威海市级财政拿50万,县级财政配套50万。”

王培廷认为,威海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但让市民感到蓝色经济区建设带来的变化,体会到发展成果给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让每一个威海人感到建设蓝色经济区就在他们身边,他们就是蓝色经济区的参与者、建设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