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正视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意义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06:05 

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既是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自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服务全国的重要途径。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关键期。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服务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离岸外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并带动服务业跨国投资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从国内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内消费不断扩大,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国家支持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这些都将为上海加快发展服务业带来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上海服务业发展也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十二五”时期,上海将按照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

第一,不断提升重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提升股票、货币、外汇、期货等重要市场功能和国际化程度,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培育和集聚具有全球市场竞争能力的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贸易金融、消费金融和低碳金融。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基本确立上海在全球的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

二是拓展提升航运物流服务业。完善国际航运船舶登记注册制度,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航运服务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平台,完善航运服务体系。推动集装箱江海直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加快建设国际邮轮母港,优化现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初步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三是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优化结构、完善布局,着力提升发展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健全货物贸易和大宗商品市场体系,集聚国内外贸易主体,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功能,聚焦发展离岸贸易,建设服务全国的贸易促进和服务平台,建成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建设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聚焦媒体、艺术、工业设计、时尚产业、建筑设计、广告、休闲娱乐等领域,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新媒体、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服装服饰、黄金珠宝、时尚数码消费品等都市型时尚产业,加快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更好发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功能,开展跨区域文化创意项目合作,成为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

五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提高城市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发展软件产业,推动国产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安全软件高端化发展。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创新发展网络游戏等消费型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业态,加快发展专业信息服务业,建设成为国内信息服务业高地。

六是整合发展旅游会展业。充分发挥“后世博”效应,加快上海邮轮母港建设,推动旅游、会展与文化、商贸、医疗、教育、工业和农业等联动发展,构建覆盖全市、服务全国的旅游信息平台,大力发展专业化品牌展会,打造全国领先的网上会展平台,形成常年展与短期展共同繁荣的格局,力争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商务会展旅游中心。

第二,不断培育新兴服务业的成长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一是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重点发展会计税务、法律、仲裁、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对符合资质要求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等专业服务机构,探索创新行业管理模式,发挥综合经营优势,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开展连锁经营和网络化经营,培育全国知名的专业服务品牌,专业服务业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二是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以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优势为依托,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引擎,以聚焦领域、优化布局、培育企业为重点,以加快标准制订、推动应用示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创业服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人才知识密集、附加值高、能耗低的高技术服务业,把上海打造成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

三是积极发展医疗保健业。支持跨境医疗旅游等医疗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公办医疗机构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与社会合作举办高端医疗服务机构,提供高水平医疗保健服务。大力推进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鼓励医疗服务机构连锁化经营,提高医疗机构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四是规范发展教育培训业。关注多层次的教育求学需求,大力发展早期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业,推动教育培训机构跨区域连锁经营,推进教育培训机构向科教资源和产业集聚区周边集聚,构建教育培训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造若干全国知名品牌。

五是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满足城市居民多层次生活需求,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家庭服务业,鼓励多种方式的便民服务。支持各类资本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建立和完善家庭服务网络,推进公益性家庭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家庭服务企业走集团化、规模化、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

第三,不断增强融合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模式。

一是推动产业融合联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立足于加快城市功能转型,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农业的深度融合,鼓励生产性服务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主辅分离,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信息、金融、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农业个性化营销、农业会展、农业休闲旅游等农业服务业。

二是切实转变贸易方式,加速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规模,重点推进旅游、金融保险、计算机与信息等领域发展。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升金融、文化等新兴领域进出口比重。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集聚跨国企业发包总部,重点发展高端业务。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为亚太地区领先的国际服务贸易中心城市。

此外,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按照居住为主、市民消费为主、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倡导梯度消费,聚焦“四位一体”(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动迁安置房)的住房保障体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引导商业地产有序发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