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4月7日,文登召开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提出“南海新区是全市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核心区域,肩负着建设全省海洋经济新区的重大使命,要举全市之力,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开发建设,努力在全省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中形成特色和竞争优势。”坚持海陆统筹、联动发展,大力实施“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实行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这是文登发展蓝色经济的战略构想,更是南海新区发展至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版图上,熟谙统筹之道的南海新区,正成长为其中最闪亮夺目的板块之一。
陆海联动,谋划深蓝南海
圣海路上,一辆辆承载车辆往来穿梭卷起漫天的烟云,一座座重型夯机面向路面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今年10月,这条连接南海新港的疏港公路将正式贯通,从城区驱车20分钟就可直达海边。至此,圣海路、龙海路、金海路构建起联通城区和南海的“大动脉”,将两大经济板块和广阔的内陆腹地联为一体,形成了完善的产业承载平台。与此同时,专门为海洋经济新区而生的疏港铁路规划建设也开始启动,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不久的将来,一条38.5公里的铁路将把南海新港和桃威铁路相连,形成了一条全新的出海通道。
穿行于南海,一条条贯通两区的路网,一面面陆海规划的图板,一个个崛起的产业项目,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南海新区打破“海是海,陆是陆”的传统观念,统筹陆地海洋,一体化推进建设“大南海”的宏伟愿景。
“陆海统筹”体现在南海规划的每个细节中。翻看南海总体规划图,280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格外醒目,这是南海的陆海总面积。156公里海岸线、万米金色沙滩、万亩翠绿松林、万亩天然水系、优质深水大港,这些海陆元素都被纳入南海一体化发展的大视野中。规划蓝图中,以昌阳河为界,东为临港产业区,西为旅游度假区,一个“陆海一体,两区联动,产业互补,协调发展”的大南海格局雏形已具。
“陆海统筹”体现在南海的每一处设施建设上。日前,当笔者站在滨海路昌阳河大桥的东端抬眼西望,大桥已顺利合龙,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桥面铺装和护栏安装,这是母猪河入海水系中第三座昌阳河大桥。此外,第三座香水河大桥、第三条横贯两区的公路正在激流上隆起,在淤泥上伸展,成为陆海、陆陆连接的纽带。
“陆海统筹”体现在南海的产业布局中。海洋上,南海新港快速推进,4996米的引堤延伸入海,两个万吨级泊位10月份投入使用,两个5万吨级泊位启动建设,口岸优势进一步放大,即将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陆地上,以港口为依托,临港产业区内海洋新能源、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制药、临港生态化工、海洋运输物流等蓝色高端产业不断汇聚;以海岸线为依托,旅游度假区内休闲度假、养生地产等项目相继落地。
产业协调,打造优势南海
“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副中心城区”。这一崭新定位充分展现出南海人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临港产业区内,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涉海产业和海洋产业;休闲度假区内,加快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度假养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
历经4年的磨砺和打造,如今,临港产业区与休闲度假区已然成为南海新区展翅腾飞的双翼,产业协调,效益集聚。
步入龙江重工的厂区,一个个巨型风机塔筒正待装运出厂。就在不远处,与龙江同处一产业链条的韩国现代重工和龙海重工正在进行基础打桩。三个新能源项目的入驻带来系列联动效应,风机叶片生产、电焊机供应等20多个下游配套企业正同步跟进。临港产业板块内,优势项目全线开花。上述风电项目和金太阳、华晶硅业等海洋新能源产业强势推进,以总投资25亿元的天润曲轴南海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誉洋电动汽车、总投资8亿元的鸿通海洋石油管材等为龙头的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总投资6亿元的瑞霖药业、总投资38亿元的南海医药园等为龙头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以总投资75亿元的国能精细化工为龙头的临港生态化工产业,以南海新港、宝钢物流、首钢物流等为龙头的海洋运输物流业,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的蓝色产业体系。同时,北京交通大学南海科教城正加紧土地平整,山东银泉云计算科技园正着手主体施工,嘉泰制衣进入内部装修……
与临港产业区隔“河”相望,香水海旅游度假区正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发掘南海新区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和后工业化旅游——12公里滨海景观主轴、8公里滨河景观主轴和中央水景商务区、蓝湖休闲商务区等全面启动。目前,滨河景观主轴上游河道清淤工程接近尾声,东岸景观打造初步成形;香水海水系施工完成过半,一处处湖泊碧波荡漾;南海体育休闲公园着手施工,马术俱乐部投入使用;蓝湖休闲区湖心桥工程紧张灌注,环湖路基本完工,湖边绿化及景观打造井井有条;世威国际旅游度假岛、深宝安江南城、卓达香水海、倪氏清岛湾等3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旅游度假项目落地开工……一个集休闲娱乐、养生康疗和旅游商住为一体的特色景区展露迷人风采。
生态为先,描绘文明南海
走进南海,马路两旁一排排戴着“博士帽”、泛着银光的路灯引人注目。南海新区管委负责人介绍,这是当地海华新能源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风光能互补”路灯,依靠风能和太阳能,每天自动供电、自动断电。在南海有3000多盏这种路灯,每年可节省电费70多万元。
开发建设中,南海始终贯彻低碳和循环的理念,统筹经济生态,追求可持续发展。由此,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均被南海人拒之门外,高质量、高效益项目成为南海人追逐的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南海的金字招牌。
在休闲度假区内,南海对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金色沙滩、万亩松林、万亩湖泊和万顷碧海是规划者笔下最重要的生态主题元素。“酒店建在公园里,沙滩就在酒店外”这是南海追求的独特风格,也是他们生态至上思路的最生动写照。
“以人为本、环境优先、永续发展是我们的发展理念,我们统筹利用陆海资源,放大滨海优势,最大限度地保护林地、湿地、海洋等天然资源,努力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之城、节能之城、环保之城。”南海新区管委负责人表示。
发展中,南海人还打破“重经济轻社会”的传统观念,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城乡,推进南海和谐发展。目前,现代化的南海医院和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于一体的南海实验学校已投入使用,临港产业区配套服务中心正加紧建设,法国欧尚超级卖场、台湾太平洋百货等正加紧商谈,综合配套和公务服务水平将大幅跃升。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南海新区还加快集中居住社区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造,鼓励周边群众围绕南海开发建设发展三产,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开发建设南海带来的实惠。南海规划建设的3个大型社区,计划3至5年内全部完成入住,实现城市化配套,社区化管理。到“十二五”未,南海新区产业规模将达到760亿元,实现税收4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跻身省级高新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前列,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蓝色机遇下,统筹发展的南海新区潜力无限,愿景可期!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