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打造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圈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山东的入海处,有一片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这里孕育了新兴的现代石油城市——东营市。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经济发展重心不断北移。其中,黄河三角洲以其特色的生态经济战略,展现独特优势。
2009年起,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经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东营市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专项负责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建设的薛荣建副主任表示,突出高效生态建设、提倡绿色环保节能是东营发展的必经之路。
薛荣建说:“我们十二五的目标是整个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5%,这是一个最低的标准。东营有些地方,受自然条件影响,整个森林的覆盖率要比其他地区低一些,这是从森林的覆盖率、引导的能耗率的环境方面考虑的。”
薛荣建还介绍,东营市已经明确了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型地区的发展定位。虽然东营还存在着生态环保方面的不足,但高效生态建设毕竟是一个新的课题。东营这个地方,生态相对脆弱,这个新的课题也更加坚信了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的决心。
薛荣建说:“因为整个东营市处在黄河入海的地方,黄河入海会带来大量的泥沙,然后海水又同时侵入,互相作用,造成新淤地。相对来说,也就形成了盐碱程度比较高的土质。在土质盐碱化程度相对高的地方来搞整个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课题。这种保护不是不开发,不监视而单纯的保护。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一边监视一边保护,这样就可以为生态的保护提供一些保障。”
东营发展高效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生活的质量高一些,生存的环境好一些,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之前,就要改变东营市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重新认识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性。
薛荣建说:“我们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高效生态的定位,这种过去的老路是走不通的,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式的污染、排放是做不成的。所以企业家都认识到,要长期的发展必须符合高效生态的定位。”
海科瑞林公司就是这样一个重视生态的企业。该公司于2008年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投资9.5亿元人民币建设大型化工项目,而其中环保配套工程则花费将近1.2亿元。
海科瑞林公司专项生态环境保护负责人马骁表示,虽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和液体,但公司都能通过先进的环保设备一一处理,最终达到对对环境无污染的排放。
马骁说:“我们产生的有害气体这块主要是硫化氢,主要产生的是污水。在硫化氢这块,气体处理开了以后,我们公司这个装置主要是通过建设硫磺回收装置,然后把这个气体回收,生成产品的硫磺,其他那一部分的气体,通过建设气柜,回收以后,实现气体零排放。污水这块,我们公司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装置,采用隔油、气浮,还有生化这个工业的技术,最终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
正像马骁所说的那样,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只看到经济的收益,海科瑞林拿出相当大比重的资金进行生态环保建设就是希望给老百姓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马骁说:“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主要也是为了社会的效益,为了造福周边老百姓。造福社会,达到一个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目标,也是为生态环境做一份贡献。”
近年来,东营市已投入10.78亿元人民币,完成绿化总面积2.2万公顷,植树3525万株,初步构建起了绿化工程的主体框架。同时东营市还加强了环境整治与污染治理力度,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就有8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万吨;中心城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发电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全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实现了控制目标。东营发展高效生态建设的理念已经全面铺开。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