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并未真正减速
中国政府今天宣布,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7%,比去年第四季度略有下降,但是仍超出了大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期。
与此同时,3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一年前上涨5.4%,比2月份的4.9%有大幅提高,达到32个月的最高点。
尽管政府连续6个月采取紧缩措施,4次加息,6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但经济数据仍高出预期。
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经济学家阿利斯泰尔·桑顿说:“尽管几年来采取了最大力度的紧缩政策,但政府似乎仍未能使经济增长放慢。北京不得不定期诉诸严厉的行政手段,如直接控制食品部门的价格,出台房地产市场的限购政策,以便遏制通胀压力。”
许多经济学家说,最新数据显示,经济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放缓,并且北京可能会继续采取紧缩措施,以便控制流动性,减慢物价上涨的速度。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以3月份CPI环比下降0.2%为例,证明政府遏制通胀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奏效。
但是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猛增11.7%,而2月份的涨幅为11%,1月份为10.3%,去年12月份的涨幅为9.6%。
较高的油价和农矿产品价格正在妨碍政府遏制国内通货膨胀的努力,而两年来银行贷款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使经济中的流动资金严重过剩。3月份,中国银行业新增贷款总额仍达到6800亿元人民币,而2月份为5360亿元。
周五,中国还首次公布了官方的经济增长环比预测数字,即按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环比增长了2.1%。
抑制通胀任务艰巨
【美联社北京4月15日电】尽管中国政府努力压低具有政治敏感性的生活成本,不过中国3月份的通胀率再次上升,这引发了外界对于中国将进一步加息的预期。此外,预计中国政府还会采取其他旨在控制经济增长过快的举措。
法国农业信贷投资银行的资深经济学家达留什·科瓦尔奇克说:“他们下一步必须加大对抗通胀的努力。”
分析人士预计,北京在未来几个月里至少会再加一次息,并允许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加速上升。不过许多分析人士预计,至少到今年年中,通胀水平还会进一步上升。
如果中国采取的旨在控制增长和平抑价格的新举措削减了中国对进口铁矿石、机械设备和其他外国商品的需求,这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中国政府将通胀视为严峻的政治威胁,因为这侵蚀了公众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收益,可能还会引发社会动荡。在中国,一些贫困家庭将多达一半的收入都用于购买食品,在这种情况下,食品价格尤为敏感。
随着春季收获期的到来,食品价格通常会出现下降,但中国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表明通胀压力达到了异乎寻常的地步。
紧缩政策料将延续
【路透社北京4月15日电】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在今年第一季度略微放缓,而通胀水平则创出32个月来的新高,加大了政府采取更多措施抑制物价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压力。
总体来看,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处于过热状态,央行实施了约半年的紧缩政策影响十分有限。许多投资者曾担心,央行的政策有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官员有信心地说,今年下半年通胀率将有所下降。许多经济学家都接受这种相对乐观的看法,并认为央行的紧缩周期正接近尾声。路透社上周进行的中期预测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今年的剩余时间里,央行有可能仅上调一次利率。
但由于经济增长仍接近两位数,政府继续执行紧缩政策的余地有可能比此前预计的要大。
全球市场并没有对中国公布的数据产生很大反应,主要是因为这些数据在正式公布之前的几天内已经全面泄露。
第一季度数据也让人对中国经济再平衡情况有所了解。从世界银行到中国领导人,人们长久以来一致认为中国需要扩大国内消费,减少对出口和能源密集型投资的依赖。
这种情况似乎终于出现了。据国家统计局说,一季度,最终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了5.9个百分点,而投资拉动GDP增长了4.3个百分点。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