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海洋,建设蓝色经济区,文登信心十足———战略优势、区位优势,国内罕见;依海而建、因海而兴,丰富的资源令人艳羡;超前谋划、先行先试,雏形渐起的“三区”发展框架,为抢占制高点、发展蓝色经济搭建了良好载体。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文登市委书记王亮在对文登拥有的优势进行精辟分析后指出,只要把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优势与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密集的政策优势结合起来,积极抢先,勇于突破,文登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半岛蓝色版图中的那一抹“文登蓝”将更加熠熠生辉。
战略叠加
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
区域发展,正成为中国经济舞台的一出“重头戏”。国家战略,则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央在区域发展的“棋盘”上频繁落子,加紧布局。从东部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到中部地区的黄河三角洲、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再到西北、东北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我国区域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密集出台。随着区域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相关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区域间协调性日益增强。
时入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文登由此进入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加上此前已经启动的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级战略,文登集一个国家级战略和一个省级战略于一身。
“从全国范围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国家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我们身在其中,并且处在以青烟威为主体的核心区域;从全省范围看,南海新区与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一起被规划为三大海洋经济新区,是全省唯一在县级市中单独规划的区域,并且全省规划逐步建设的三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的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我们也位列其中,直接受益;从威海的范围看,我们已经形成了先行开发的优势,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南海新区打造成为蓝色经济区的核心板块。”在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王亮用这样一段话概括文登面临的优势。
这种战略叠加优势在历史上从未有过。战略叠加的背后,是文登独特的区位优势。
文登,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中心区域,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山东、辽东和朝鲜三个半岛环渤海“大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青岛、烟台、威海环黄渤海“小三角”经济圈的重要隆起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中心城市的辐射支撑,周边150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1000多万,1.5小时车程内有青岛、烟台、威海3个国际机场,有青岛、烟台、威海、石岛、龙眼5个一类对外开放港口,规划建设的半岛城际铁路把青烟威三地打造成“一小时生活圈”,面向东北亚、辐射环渤海、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独特。眼下,穿境而过的半岛城际铁路、南海30万吨级大型深水港、威海国际机场扩建、连接南海新港的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根据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总体部署,立足于文登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着眼于蓝色经济发展的长远前景,文登蓝色经济发展定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深化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度假胜地”,这意味着文登独特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蓝色文登,将因此插上腾飞的翅膀。
深耕蓝海
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
深耕蓝海,建设蓝色经济区,资源是关键。
为发掘海洋资源,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各种措施。在美国,政府认为开发利用海洋比开发宇宙空间更重要,奥巴马于2009年6月专门建立了海洋工作小组;在日本,政府把海洋科技列为与原子能、宇宙技术并列的三大尖端技术,倾注力量推进,努力开发海洋资源;在我国,消息称有关方面正在研究深海空间站技术,要在3000米以下海底建立人类能够居住工作的生活环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洋资源如此重要,文登拥有多少“资源”?
梳理文登“蓝色家底”,一组令人艳羡的数字跃入眼帘:全省共有36个沿海县市区,文登是其中之一;山东半岛陆地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文登拥有156公里;拥有海域面积1037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内浅海水域45万亩,滩涂面积15.4万亩,沿海岛屿3个。此外,文登近海生物种类繁多,达到203种,盛产鱼、虾、蟹、贝、参等50多种海珍品,其中鳎目鱼、爬虾、桃花虾、海参、虎头蟹等都是闻名遐迩的海产极品。全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四山五泉一线”,因地处南北平分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调节作用,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夏季气温大多在30摄氏度以下,被称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辖区内石英砂、花岗岩、锆英砂等矿产资源含量丰富,地热、风能、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储量充足,开发潜力巨大。
文登还拥有数万亩国有存量土地和大量未利用的荒草地,可作为生态和建设用地空间很大,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滨海资源,这在全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上极为稀缺,而且这里地势平坦,非常适宜大规模统一规划开发。电网与山东电网相连,能源保障充足,是全国少数几个不限制用电量的电网之一,形成了强劲的项目承接平台。正在加紧建设的南海新港,毗邻国家主航道,适宜建深水大港。该项目两个5000吨级泊位已经通过省发改委审批,5万吨级泊位通过专家论证。近期建设1—5万吨级码头,远期建成15—30万吨级深水大港。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文登很早便把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2007年启动了南海新区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南海新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规划控制面积160多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90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0亿元,“十通一平”配套设施基本到位,被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之一,区内引进建设了瑞霖药业、现代风电科技、首钢物流、誉阳电动车等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海产品养殖加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产业为主导的海洋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文登坚持海陆统筹、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生态环保、突出文登特色等原则,实施了“三区”联动发展战略。除了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南海新区外,还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区划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成为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被确定为联合国国际项目示范园区、全省首批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文化商务区承载能力,规划建设了文化教育、金融商贸、综合服务、生活居住、生态休闲五大组团,发展框架达到34平方公里,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了良好载体。涉海、临港产业优势也进一步凸显,培植起了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家纺制革三大优势产业,全部跨入了全省百亿产业集群行列,其中机电工具产业集群跻身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家纺产业集群跻身全省十大产业集群和中国百佳产业集群行列,成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现在的文登,正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气魄,统筹发展海陆、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在新一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展大潮中,文登将交上一份更加出色的答卷。
先行先试
放大密集的政策效应
当前,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措施,正由简单给资金、批项目向赋予试点自主权转变。上海,正是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政策机遇,再造了一个新上海;天津,正是抓住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唐山曹妃甸,正是因成为国家科学发展试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短短几年间便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兴产业区。这些地区的发展经验对文登具有良好的启示:一定要在先行先试中抢占先机,在快速行动中把握主动。
“正是由于我们坚持超前谋划,适时启动了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才赢得今天这样的机遇;正是由于全市上下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在一片盐田荒滩上初步打造了一个现代化新区,成为全省的投资热点,才引起了上级的关注,才能进入国家战略的大盘子。”在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王亮充分肯定了全市上下拼抢赶超的进取精神,同时鼓励各级继续抢先争先,先跨一步,最大能力抢争先行优势。
翻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一项项涉及文登的目标、项目令人振奋。在三大海洋经济新区规划中,文登是全省唯一在县级市中单独规划的区域,并且也是全省规划建设的三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之一;在空间布局中,烟台——威海组团被提及,文登又是威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核心板块;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文登被列为现代渔业示范区之一和重点发展滨海旅游带区域;在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中,又有威海港及所属港区建设工程、青烟威城际铁路、文登—莱阳滨海公路等多个项目涉及文登……规划中直接提到文登的就有9项。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板块中,文登成为关系着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关键节点。
不仅如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还包含了财税、投资融资、海域海岛和土地利用、对外开放等60多项扶持政策。目前,省里确定2011年省级财政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各地市也相应配套资金,用于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些政策含金量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只要积极争取、先行先试,努力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文登就能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上率先崛起。
目前,文登正在加大对重大战略事项和重大政策的研究力度,围绕蓝色经济区科教人才管理、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集中集约用海、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一批先行先试事项,推进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2010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分别在文登设立分中心,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鸿通管材有限公司分别设立院士工作站,建立了山东电动载货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8大产业联盟,这些先行先试事项对文登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相信,只要抓住优势,借势发展,一个蓝色的文登,将以更加亮丽的身姿融入半岛的蓝色版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