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文登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出炉。《规划》指出,文登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海洋产业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以上,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南海经济区,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区域之一。
海陆统筹 区域一体化发展
《规划》提出,蓝色经济区建设涵盖了文登全部行政区域,要坚持海陆统筹、联动发展,大力实施“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实行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南海新区是文登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核心区域,肩负着建设全省海洋经济新区的重大使命,要举全市之力,在更高起点上,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开发建设,努力在全省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中形成特色和竞争优势。
经济开发区是文登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重要支柱,要积极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高端产业聚集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城市文化商务区是文登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加快五大组团建设,促进商务会展、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完善服务。
两大板块节点镇及其他镇是文登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承接辐射和带动,加快提升城镇建设档次,促进城区和南海两大板块全面对接、联动发展。葛家、界石、米山、大水泊等镇要依托靠山、守城、温泉、交通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构筑节点镇、周边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发挥优势 瞄准“高端高质高效”
《规划》提出,建设蓝色经济区,必须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以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为目标,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优先发展海洋第二产业。要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海洋第二产业,着力打造带动能力较强的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业、临港生态化工产业、海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海洋优势产业集群。
提升发展海洋第三产业。要充分挖掘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和海洋运输物流业,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养生旅游目的地,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南海新港建设,完善港口功能配套设施,积极申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海洋运输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同时重视涉海金融服务业和涉海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以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为方向,坚持综合开发、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以养为主,养捕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和优质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基地。全力加强名优品种、原良种的引进、培育、示范、推广工作力度,搞好主要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更新换代;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推行立体增殖模式,最大限度地修复近海渔业资源;积极争取公海渔业捕捞配额,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提高国际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创新体制 探索开放合作新领域
文登地处对外开放的前沿,这对文登进一步创新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新形式,探索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新领域,促进蓝色经济做大做强,都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建设为契机,不断创新蓝色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在新型工业化建设、对日韩深层次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精减机构、精减人员,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注重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产业层次、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影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全力加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开放力度,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进一步扩大国内重点区域的合作交流,探索建立与周边功能区和内陆腹地之间的联动发展机制,加快国内区域合作。
生态优先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规划》提出,要把生态环境优先贯穿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抓好海洋水质保护、各类污染源治理、农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坚持集中集约用地,珍惜利用非常宝贵的岸线、海域、土地等资源,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推动蓝色经济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构建完善的海洋与渔业保护区体系。完善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重要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景观的保护,维护沿海生态环境健康。严格控制滩涂围垦和围填海,对围垦滩涂和围填海活动。科学编制全市生态造林绿化总体规划。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完善以农田林网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和以公共绿地和城市公园为重点的城市绿化系统。对未开发利用的岸线资源,严格按照规划加强管理,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试点。
积极探索集约节约和持续利用各类资源的有效途径,加快建立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机制。合理制定海洋功能区划,科学利用沿海滩涂资源,提高海洋能源、矿产、土地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城市节水力度,加快改造更新供水配水管网,鼓励再生水、中水使用,在临海生活小区、工业企业实施一批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规模化经营。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陆环境共同保护、共同治理,切实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农村污水、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推进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污管网等基础建设,设立镇级垃圾中转站,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加强对新建、改扩建项目的环保审核,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污的项目建设。(记者李炜 实习生 刘洪菊 通讯员 牛立勇)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