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县构建“六大体系”夯实“六大基础”确保全年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一是构建“安全责任体系”。推行渔业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安全值班和大风天气领导带班制度,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确保值班人员、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等责任人在岗到位。一旦遇有突发事故或险情,按照程序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开展和配合海上抢险救助行动,确保应急处置工作联系得上、冲得上、救得下,夯实了“责任基础”。
二是构建“渔船管理体系”。根据渔船的生产特点和规律,研究制定了相应措施,实行了渔船编队生产,把全县渔船按生产区域分布情况分成七个生产队,并将各队所有船名号、船长、通信联络方式,印制成通讯录,在年审渔船时发放到每一位渔船主手中,与船舶证书放在一起,随时提醒各船不脱离其编队生产,分散渔船初步实现了组织化渔业生产,保持了全县渔业安全生产良好的态势。统一刻制了标准规范的船名号模板,发放到各渔船编队,要求船东船主按规范刷写船名号,对于不按要求刷写船名号的渔船,根据《渔业港航监督行政处罚规定》有关条款“未按规定标写船名、船号,对船舶所有者或经营者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从而有力打击了“三无”、“三证不齐”渔船,最大限度发挥船名号的规范管理效果。目前500余艘大小马力渔船的船名号已刷写结束,为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水平提供了强力保障,夯实“物质基础”。
三是构建“安全信息体系”。为加强渔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建成了垦利县海上搜救中心。该中心是我县渔船救助信息指挥中心,是综合运用卫星定位通信、GIS地理信息、AIS自动识别、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处理等多种先进技术,利用多种通讯手段的船舶综合监控信息管理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其建成和投入使用,对加强渔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渔船智能化管理,提高安全救助应急反应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夯实了“科技基础”。
四是构建“救援救助体系”。为进一步提高全县海洋与渔业应急救援社会化水平, 按照《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应急救援志愿船管理办法》要求,确定了以渔政海监执法船为骨干,以大马力渔船为补充,以52艘渔业捕捞船为主体的渔业应急救援志愿船队,这部分志愿船根据我县辖区应急救援的需要,将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运行”和“谁组建、谁管理,谁使用、谁保障”的原则, 管好、用好救援志愿船资源,使其真正发挥自救互救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渔业救援工作,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夯实了“应急管理基础”。
五是构建“安全保险体系”, 实行“三个强制”制度。积极推行强制配备救生设备、强制安装安全生产系统终端设备、强制购买渔业船员保险等“三个强制”措施。按照山东省海洋渔业厅部署积极做好CDMA船用手机终端设备推广配备工作,到目前已为500余艘渔船配备了CDMA手机船用终端设备,使用率达97%,夯实了“保障基础”。
六是构建“监管队伍体系”。实行联合执法,不断整合渔业执法职能资源,抽调海监、渔监、船检等骨干力量开展联合执法,将渔业安全生产检查、渔船检验管理等工作全部纳入,实行“周调度、旬汇报、月汇总,季度一小结,年终一大结”制度,实现了执法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一次集中行动,检查渔港码头4个,检查渔船387艘,查处违规渔船21艘,其中外籍渔船4艘,活动期间配备安全生产设施设备226个/件,有力规范了渔业安全生产秩序,夯实了“管理基础”。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