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发布去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洋灾害公报》

我国海洋环境质量难乐观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9:37 

1月9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和《200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这次新闻发布会是国家海洋局今年举行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任李春先接替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出任新闻发言人后首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副主任吴金友主持,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马德毅、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蒋兴伟、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和副司长林山青以及有关专家出席了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海洋报等近20家媒体的记者。

《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全海域海水水质污染加剧,近岸海域部分贝类受到污染,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大面积和有毒赤潮多发,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水水质污染加剧 2004年,我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海域;近海大部分海域符合清洁海域水质标准;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状态。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渤海污染程度明显加重,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35%,较上年面积增加约0.6万平方公里,增加28.6%。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分别增加了44%、256%和57%。

二、近岸局部海域沉积物污染严重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较好,部分海域沉积物受到滴滴涕、多氯联苯、砷、镉和石油类等的污染。

三、近岸海域部分贝类受到污染 2004年,我国启动了贻贝监测计划,旨在通过监测海洋贝类体内污染物的残留水平,反映我国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近岸海域镉、铅、砷等污染物在部分贝类体内残留水平较高,部分地点贝类体内石油烃、六六六、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的残留量有超标现象,表明近岸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四、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004年,国家海洋局在我国沿海选择了工业污水直排口、市政及生活污水直排口、混合排污口及排污河口等四大类、43个排污口进行了重点监测。结果表明,受陆源排污影响,约80%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劣于四类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占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监测总面积的50%;大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沉积物质量劣于海洋沉积物质量的三类标准,污染严重;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生物体内的粪大肠菌群绝大部分超过海洋生物质量二类标准;大部分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密度低,种类和数量少,生物多样性低,约20平方公里的监测海域成为无底栖生物区。入海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影响了邻近增养殖区、保护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等海洋功能区的功能。由黄河、长江、珠江等河流携带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总量约1145万吨,比2003年大幅增加。由于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一直居高不下,河口区环境严重污染的状况仍未改观。

五、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2004年,国家海洋局在我国近岸海域部分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建立了15个生态监控区。监测结果表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生态监控区内的珊瑚礁、海草床及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良好。莱州湾、黄河口、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生态系统均处于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步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污染物排海、围填海侵占海洋生境、生物资源过度开发。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处于脆弱状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

六、大面积赤潮和有毒赤潮多发,但未造成重大损失 全年共发现赤潮96次,较2003年减少约19%;赤潮累计发生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较2003年增加约83%。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渤海、长江口外和浙江沿海。有毒赤潮生物引发的赤潮20余次,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主要有毒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棕囊藻等。

七、海水浴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监测结果表明,在全国23个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中,水质为优的天数占62%,水质为良的天数为35%。水质均达到优良,水质为优的浴场占83%,水质为良的浴场占17%。适宜和较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达94%,不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为6%。

同时发布的《200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海洋灾害属正常年份。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灾害共发生155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4亿元,死亡、失踪140人。

2005年1月17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