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洋与渔业奉献丰硕成果 科研为本 建设新型海洋渔业科研机构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五十年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4:15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一所拥有50年海洋与渔业研究历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科研机构。多年来,该所始终以保护海洋为宗旨、以服务渔业为己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在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与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中,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先后获国家、省部等各级成果奖励120余项,为促进山东省乃至全国海洋与渔业发展,实施海洋科学管理和建设现代渔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海洋渔业尚处于开发阶段,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围绕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展了大量工作,先后进行了鲅鱼、鲐鱼、鲱鱼、对虾、鹰爪虾、毛虾、海蛰、魁蚶等十几种主要经济鱼虾贝类的资源调查及合理利用研究。通过研究其洄游规律、生物学特征、资源状况、渔场分布及合理开发利用,为黄渤海渔业生物学、渔场海洋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政府指导渔民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提供了技术保障。特别是通过进行中国对虾种群动态研究,提出了对虾生产“由春季捕捞改为秋季捕捞”的建议,这一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后,我国与日本捕捞中国对虾的比例由上世纪60年代初的3:7,迅速逆转为7:3,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成果因此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开发力度过大,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这一状况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关注,国家更是把渔业资源保护列为当时渔业调整的重点之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根据这一情况,于1978年底组织科技力量进行了资源保护型网具的研究。新型网具既要保证捕捞产量,又不损害幼鱼,研究难度可想而知。经过500多个日日夜夜的钻研,第一个资源保护型网具———“虾拖一号网”研制成功。该网具不仅提高了对虾产量,而且相比普通拖网可多释放幼鱼达60%以上,大大减少了秋捕对虾拖网对幼鱼的损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决定,所有参加秋捕对虾的机动渔船,全面使用该网具,对恢复黄渤海鱼类资源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随后,科研人员又接连研究成功了“腹洞式毛虾挂子网”“鹰虾一号拖网”等资源保护型网具。
针对拖网捕捞对虾损害经济幼鱼的现象,适时开展了“深水流网代替拖网捕虾试验及浮动式接虾兜研制”,研究证明,用流网代替拖网在渤海进行对虾生产,不仅总产量可以保证,同时流网捕虾较拖网有经济效益高、节约能源、损害经济鱼类幼鱼轻、对虾质量好等优点。而浮动式接虾兜的研制成功,较好地解决了流网起网过程中的掉虾难题,为流网取代拖网捕虾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论证了渤海秋捕对虾“以流代拖”的可行性。
根据该所科技人员的建议,1987年,国务院下文,从1988年秋汛起,在渤海全部停止拖网作业,改为流网捕虾。该网具的推广应用,对保护渤海经济幼鱼,恢复黄渤海渔业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该成果获得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该所科技人员还进行了中国对虾、海蜇适宜放流海域、适宜放流规格等方面的研究,为后来山东省大力发展增殖渔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该所科技人员加大了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在海洋经济动物繁育、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的成果。在全国率先突破了牙鲆的控温控光培育技术,该技术逐步应用于大菱鲆和其他鱼类育苗中,突破了制约我国海水鱼发展的苗种技术瓶颈,开创了我国海水鱼苗种繁育和养殖的新局面。该所的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研团队,瞄准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对象,进行了水生动物消化代谢规律、营养生理、渔用饲料配方、加工工艺、饲料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饲料投喂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研制开发的海水鱼苗专用系列环保微粒子饲料和养成配合饲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结束了我国海水鱼饲料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在我国海水鱼养殖企业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该成果获得1999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200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成立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该所在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该所设立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泰山学者”岗位。该所的海洋生物资源及生态研究团队,多年来进行山东近海经济生物动态变化研究,承担了“黄海近岸生物资源及栖息环境的调查与研究”“东、黄海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划界对山东省的影响”“山东省近海经济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等项目,为中韩、中日海洋划界和渔业谈判,为政府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和渔业管理,发挥了突出作用。目前正承担着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山东省近海经济生物资源评价与修复研究”等重点项目。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的海洋综合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渔业发展也在寻求“高效”“生态”“品牌”的现代化模式。作为省级重点海洋与渔业科研机构,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结合新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需要,积极实施科研结构调整,确立了“科研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旨在为科学管理海洋和建设现代渔业做好服务,推动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支撑能力的提升。
近几年,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不仅承担着国家海洋局“烟台近海赤潮监控区监测”“入海排污口检测”和农业部“莱州湾渔业生态监测”、渔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以及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等多项社会公益性项目,还取得了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甲级资质、海域使用论证乙级资质,并先后承担完成了数十项海域使用论证与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工作,为渔业生产者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此外,定期通过政府部门向社会发布相关监测数据和预警报告,完善了政府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和海洋防灾体系的构建,提高了海洋污染和赤潮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
当前,海洋与渔业资源衰退、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水产养殖模式陈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和行业发展需要,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积极调整科研方向,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海洋管理、海域使用论证、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海洋环境综合评价与保护等学科的研究;2.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及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修复、海洋环境等学科的研究;3.水产苗种质量检测和病害检疫、水生生物生态环境监控、水产品质量检验、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学科的研究;4.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及健康养殖技术等学科研究。
50年发展,今天的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已从最初的38人,发展到以高级科研人员以及博士、硕士为骨干的200余人的科研创新团队。现拥有13000平方米综合科研大楼、9个专业技术中心、20多个国内一流实验室以及4个科研试验基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100多台套,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2006年9月召开的全国海洋科技大会上,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被授予“全国海洋科技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正在所长张利民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励志拼搏,在大力提高科研水平、服务海洋渔业发展的道路上朝着更高、更新的的方向迈进。我们祝愿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各项事业取得更大的成绩!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