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 中国准备好了吗?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26:2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3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了整个日本东北部海岸。作为同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急剧增大,假如此次海啸发生在中国,我们能否做好预警工作?沿海居民能否及时逃生?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问题一:海啸来临如何逃生?

在日本和美国,人们对海啸的防灾减灾意识强,政府也会经常组织民众开展一系列演习。此外,日、美对一些海啸易发地区进行风险评估,划分出安全区和危险区,制订逃生路线和应急预案。海啸发生后,政府将按照预案要求,组织群众从危险区撤到安全区。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预报工程师赵联大表示,我国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多,海啸比较少见,人们对海啸的认识不足。目前,我国没有对海啸易发区进行过风险评估,演练也较少。“沿海哪些地方存在被淹没的威胁,没有一个地方政府能说得出来。如果海啸真的来了,海水可能把一个地区淹没,把码头、隧道、立交桥冲毁,人们都不知道该怎么逃生,往哪里逃生。”赵联大说。

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沿海相关地区的政府应抓紧开展当地的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将海啸应急预案上升为政府预案,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制订包括人员疏散、基础设施关闭、抢险救灾等在内的一系列海啸灾害处置工作方案,并定期开展海啸应急演习。同时,还要大力普及海啸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海啸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有了相应的预案和方案,在海啸来临时,政府才能有效引导,不至于造成慌乱,把损失程度降到最低。”该负责人表示。

问题二:我国海啸预警能力如何?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负责我国海洋灾害的预报工作,该中心也是我国唯一能够监测并发布海啸信息的机构。据悉,目前国家海洋局在南海海域设有一套海啸浮标,该设备与设在沿海各地的100多个海洋监测站共同监测海啸。但往往当海洋监测站观测到海啸时,海啸可能已经到达岸边并造成灾害了。利用海洋监测站是来不及做预测,无法起到预警作用的。

赵联大介绍说,如果在南海区域发生海啸,海啸浮标可以在15分钟~30分钟监测到海啸波,而海啸到达海岸线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警报、预警,布置人员的疏散、撤离。对于我国仅有一套海啸浮标监测海啸的现状,赵联大十分担忧。“我国东海沿岸也面临着来自琉球群岛、台湾岛以及太平洋海啸的威胁,然而东海海域却没有海啸监测浮标。一旦发生海啸,就不好预测,因为没有海啸浮标的及时监测。”赵联大说。

美国也是采用海啸浮标预测海啸。2000年,美国开始布设海啸浮标系统,在太平洋、加勒比海、大西洋的地震带周围布设了40个海啸浮标。一旦地震带发生海啸,传到美国西海岸,一般需要几个小时,而利用海啸浮标作出预警一般只需要15分钟~30分钟。“此次日本海啸发生,10个小时后到夏威夷,如果是半小时监测到的话,还有9个多小时作出预警和应急,所以这种方法对美国是很适用的,预报准确率也大大提高”,赵联大说:“做一套预警精度很高且监测比较准确的海啸预警系统,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问题三:如何做好“最后一公里”信息?

据介绍,目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出的海洋灾害预警有两种途径传播:一是信息发报至国务院和沿海省(区、市)政府;二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发布。如果中国发生海啸, “最后一公里”是个短板。

“我们接收到数据,十几分钟即可制作出预报,20分钟可以发布出去。预报一般只发到省一级。但如果再由省转到市,市转到县,县转到乡、镇、村。对应急来说,时效太差、效率太低了,一旦发生海啸,根本没有时间疏散撤离。”赵联大说。

赵联大建议,国家应该考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沿海地区还没有警报器,目前正在探索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发布警报。至于电视台等媒体,我们也无法强制播报。‘最后一公里’的确是个比较难的问题。”赵联大说。我国目前并无法律规定在灾情降临时电视台必须随时切断既定节目,滚动播发警报。相反,每年国家海洋预报相关灾情信息在中央电视台发布还需要自掏一笔不小的“占频费”。同时,灾情的短信群发系统每年也要向移动运营商支付十几万元的短信费。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于福江表示,在防灾减灾这样关乎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公益事业上,国家应该统筹考虑有哪些公共资源可以用在这 “最后一公里”。 “灾情分发如果到不了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手里,前面的一切工作都等于零。”于福江说。

海啸是综合类学科,如果进行预警,首先要取得地震的资料。在我国,海啸的预警由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和中国地震局3个部门管理。目前,我国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不是很顺畅。对此,国家海洋局已向国务院提出建议,目前我国应加快建设多部门、多层次联动的灾害应急协调机制,将包括海啸在内的海洋灾害影响评估作为沿海开发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论证的强制要求,切实提高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防御能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