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蓝”“黄”和声——访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 程晖   发布时间:2015-05-20 21:30:54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从沿海到山区到内陆腹地,山东如同中国版图的缩影。东、中、西区域内的各城各地,在“十二五”新时期如何实现协调平衡的科学发展?随着山东省一“黄”一“蓝”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内的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机遇来自何处,转变从哪做起”?日前在山东团驻地,记者采集了多市负责人的“发展理念样本”。当然,也包括这个时代命题的“首先思考者”――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记者:山东、浙江、广东三省都提出了海洋经济试点工作规划,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第一个获批,可谓“占了先机”。

姜大明: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面临着不同的海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是面向黄海和渤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

可以说,海洋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海洋经济是山东作为沿海省份的一大优势,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海上山东”的建设,提出要用几年的时间,在海上再造一个山东陆地农业基地,这个目标已经在上个世纪末实现。我省的海洋经济所占的比例在全国处于第二位。另外,科教、人才优势得天独厚。国家把全国惟一的一所海洋大学放到了青岛,国家各个部委,有关涉海的一些部委,把国家级的研究所放到了青岛。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

记者: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主线的引领下,山东怎样更好地释放自己主张的“蓝”、“黄”的发展色彩,为“十二五”增添光彩?

姜大明:是的,你说的这个“发展色彩”,就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两个分别于去年和今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确实为山东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蓝色”区域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两个沿海县所属陆域,“黄色”区域包括519县,这两个区域共有11个县重合在一起,现在我们在认真研究,在交汇的地方如何发挥和体现出两个战略的优势,怎么将两大战略结合。

在区域布局上,我们将重点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重要增长极。在产业发展上,将抓住机遇加快构筑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等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牵引、带动山东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成为富民强省新跨越的主要动力源。

记者:如同中国地图的缩影,山东也有东、中、西发展的不平衡。那么,“‘蓝’‘黄’”战略会不会拉大东中西部的差距,如何在“十二五”期间缩小区域间差距,齐鲁人民如何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姜大明:这个问题提得好。由于历史原因,山东省东、中、西差距一直比较大,而一“蓝”一“黄”两个国家级战略,又都设在山东沿海地区。那么山东的中部、北部、西部、南部怎么发展?

其实,我们省有全面的区域发展战略。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比如枣庄、济宁;在南部,有鲁南临港产业基地和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建设;在西部,山东正打造济宁、菏泽为中心的苏鲁豫皖科学发展高地;就像刚才你说的菏泽市,地方财政已经是80多亿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落后地区”了。

另外,在中部,有济南都市圈建设、有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同时还有蓝色经济区28个联动区,等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基本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可以预期,山东区域经济在重点带动战略下,沿着统筹发展之路,必将加快走向协调发展新局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