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点燃蓝色经济产业引擎

来源:水母网记者 李仁   发布时间:2015-05-20 21:31:24 

决胜海洋,烟台拥有令人艳羡的资源优势。

在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机遇面前,如何变这一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强蓝色经济支撑力。”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孙永春明确提出,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坚持海洋一二三产业整体推进,在构建“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上集中用力。

蓝色烟台的产业引擎,由此点燃。

紧盯“三高”

点燃蓝色产业引擎

218日,北京,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在此举行。

仪式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部分市、县政府和企业与投资合作单位进行项目签约,其中,涉及烟台的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685亿元,不仅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居全省首位,项目的“成色”也引人关注———中冶烟台国际商务城、无线宽带物联网(数字)产业示范园、莱州黄金半岛蓝色海岸旅游开发及项目、莱阳丁字湾滨海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无一无不烙着一串鲜明的印记:高端、高质、高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蓝色烟台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高端高质高效战略,成为烟台培强蓝色产业支撑力的理性选择。自1991年提出“海上烟台”战略后,烟台海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全市围绕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快产业转调升级步伐,现代渔业取得新成效,滨海旅游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造船及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然而,与先进地区相比,烟台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层次与规模依然有待提高,新兴产业所占的比重有待提升。只有以高端、高质、高效理念来引领蓝色产业发展,把推动传统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调整与培育引进高端产业结合起来,把巩固提升陆域经济与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结合起来,努力拓展新的发展优势,才能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前不久召开的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提出,要构建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有影响力的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海洋油气、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物基地,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现代海洋渔业基地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这些目标,无不体现了高端高质高效的战略要求。”市蓝办副主任李杰说。

专家称,布局蓝色经济,要紧盯“三高”,要跟踪世界蓝色产业发展前沿,着眼于建设现代蓝色产业体系,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突出发挥园区、基地和企业品牌的载体作用,着力推动优势产业由大变强。基于这种认识,我市瞄准中央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三类投资方”,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三个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别筛选出部分中央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为主攻目标予以引进。目前,烟台与“三类投资方”合作的在建项目稳步推进。莱州,山东省首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港口大型电站项目———华电国际莱州电厂已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两台百万千瓦机组,配套建设500千伏送电工程,争取今年年底投产发电,同时启动电厂二期工程;高新区,由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项目,拟于3月底完成桩基工程……

培育特色

锻造半岛“烟台蓝”

昨日,海阳市留格庄镇三面环海岬角东端,塔吊林立,焊花飞溅,车辆穿梭,海阳核电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作为山东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海阳核电正加速推进,一期工程12号机组主体工程进展顺利;二期34号机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以其为引领,烟台电缆厂和山东核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获国家核级设备制造许可资质;中电投烟台培训基地正在基础施工,海阳、莱山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完成规划,已入驻企业16家。

核电产业集群的风生水起,是烟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动写照。按照“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海陆”的思路,烟台以一批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为依托,努力在深入推进中创造特色,在借势发展中壮大优势。“山东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烟台不仅要抓紧干起来,还要干出更大名堂、更多特色。”市蓝办副主任李杰说,“在当前逐鹿海洋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现代海洋产业必须突出特色,锻造半岛的‘烟台蓝’,唯此,才能真正提升区域竞争力。”

基于培育特色这一考量,烟台明确提出打造“八大特色产业基地”。目标确定,龙头引领成为关键。“过去,烟台涌现了一批蓝色产业‘龙头’,如海阳核电、大宇造船、杰瑞石油、东方海洋,在这些龙头的引领下,核电产业、海洋工程等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群化效应。今后,我们还应在龙头培育上下更大力气,努力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进一步推动现代海洋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色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刘良忠说。

锻造半岛“烟台蓝”,突破点又在哪里?“一岛四园”的开发,由此浮出水面。“海湾海岛开发,已成为烟台最突出的特色,特别是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牟平前湾、龙口填海工程、莱州临港产业园、丁字湾一体化开发这‘一岛四园’,具备了良好基础。我市将以此作为统筹海陆发展、优化区域布局的重大举措。”李杰说。来自发改委的消息显示,一季度,烟台将力争完成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规划编制,上半年分别出台东部新城和南部新区建设意见,年内出台莱州区域新型工业化基地规划。同时,衔接落实龙口人工岛群有关政策,加快推进建设,全面拉开“一岛四园”开发框架,在烟台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形成大的增长极。

专家认为,锻造半岛“烟台蓝”还应放大园区效应。目前,高新区正式晋级“国家队”,烟台保税港区一期通过验收并封关运作,开发区、龙口和招远分别成为国家聚氨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电子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山东创新药物孵化建设基地”,芝罘软件园动漫基地投入使用,烟台再生资源加工示范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5%,烟台化学工业园MDI项目地土指标获批,芝罘物流园、卧龙水产物流园、大季家水产品加工工业园规模不断扩大,张裕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已到位。“只要发挥好开发区、高新区和保税港区三个国家级园区和一批省级园区的聚集效应,切实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和和辐射功能,烟台现代海洋产业的发展将如虎添翼。”李杰说。

统筹海陆

构筑要素支撑平台

225日,百辆“斗山”牌挖掘机在烟台港滚装码头集港完毕,搭乘“长宇”轮运往广西。

烟台-广西商品车滚装航线,是烟台港开辟的第4条商品车滚装运输航线。这一线路的开通,意味着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物流业务开始快速发展,向着中国北方商品车物流基地港的目标迈进。

不仅是烟台港。眼下,蓝烟电气化改造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潮水国际机场、德龙烟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已经雏形初显。决胜海洋,烟台统筹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可谓高点起步、步履铿锵。

“一个强有力的要素支撑体系,对于致力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烟台而言既是战略选择,也是紧迫任务。”刘良忠说。当前,不仅仅是烟台,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海陆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各地共同的选择:东营,重点推进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东营港、广利港、东营机场等建设;潍坊,在北部沿海开发重点用力,潍坊港建设实现了一类口岸开放,年吞吐量不断增加;日照,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跨越2亿吨大关的日照港,将“十二五”期间进出口货物的目标定在3亿吨上,远期更高达6亿吨。在这一波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中,烟台必须先行一步,按照海陆统筹的原则,加快构建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才能吸引蓝色经济要素在内陆的扩散和交流,进而形成富有竞争力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

构筑要素支撑平台,烟台机遇良多。翻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不论是交通网络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还是能源建设部分,烟台港要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的现代化大型港口”、“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工作”、“规划建设烟台核电研究中心”等与烟台有关的目标和项目屡被提及。“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烟台在海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刘良忠说,“这将为烟台深耕蓝海,构筑现代蓝色产业体系提供重要的支撑。”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