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格陵兰冰盖正在加速融化,北极海冰正逐年变薄。作为南极大陆主体的东南极,对全球气候变暖究竟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学界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此次,第27次南极考察队派出内陆考察队进入南极神秘的冰穹A地区,该地区不仅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也是东南极冰盖的中心。该地区对研究冰川学以及全球变暖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通过考察,科考人员有什么新的发现?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负责本次南极内陆冰川学考察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丁明虎博士。
最低温度未现冰穹A
很多人都认为冰穹A是南极内陆海拔最高的地区,因此其温度也就最低。丁明虎却告诉记者,理论推测和从2004年至今的现场观测结果都证明,冰穹A地区并非南极内陆出现最低气温的地方,尽管其年平均气温是南极内陆最低的,但一年之中的最低温度却没有俄罗斯冰点站低。
丁明虎透露,冰穹A地区不是南极温度最低的地方是有科学依据的。在整个大气环流中,该地区上空有较为稳定的大气下降过程,而冰点站则是大气上升过程。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空气在下降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热量,故而导致温度升高。因此,目前已基本可以证明,除非发生环流变异等极端气候变化事件,冰穹A地区的最低气温都不可能比冰点站低。
冰穹A冰芯 “藏”百万年气温纪录
丁明虎说,冰穹A对于冰川学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冰穹A不仅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也是东南极冰盖的中心。它距离南极各个海岸的距离都很远且大致相等,来自各个方向的水汽都有可能到达冰穹A,因此冰穹A地区的冰芯是周边所有海洋水汽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通过对这里取得的深冰芯的研究,可以测试出过去百万年以来的同位素、温室气体等气候信息载体,从而反演古代的气候纪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深冰芯中,我们可以获得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气候特征,从中得到那个时期的温度以及温室气体含量。如果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时期,其温度较高,温室气体的含量也较高,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证明,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很多的温室气体,那么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的增加就不仅仅是人类的“贡献”。
洋面温度或影响降雪变化
在2007年~2008年对南极进行考察时,丁明虎通过冰川化学的手段得出初步结论,即从1996年~2007年的10年间,南极内陆海拔1850米以上区域的降雪在逐渐增加,而在1850米以下的近岸区域,降雪则逐渐减少。在这次的南极考察中,丁明虎对自埃默里冰架至冰穹A的整个断面进行了采样和研究,验证自己之前得出的结论。他说,通过这次南极考察的现场观测,他再次证明1996年~2007年间南极内陆地区的降雪趋势是在增加的,同时自2007年至今的3年中,南极内陆地区的降雪仍然在增加,而近海地区的降雪则不断减少。
丁明虎说,南极地区降雪的变化很有可能与洋面温度升高有关。两者之间具体有怎样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检验才能得出结论。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