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无论是中国的汇率还是它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都没有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二十国集团(G20)对此毫无对策。
G20在最近召开的会议上就如何衡量威胁全球经济的不平衡达成了协议。理论上,这是在该问题起因上达成一致意见的第一步。最终,二十国要在采取行动解决该问题上达成共识。
但中国的谈判者们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在的任务一点也不值得羡慕,就是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衡量体系,不仅要包括汇率和贸易顺差——对北京进行指责的措施,还要包括政府和私人债务——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国和其他国家。
【法国《费加罗报》2月21日文章】题:在历届峰会上中国坚决设定红线(作者亚历山德里娜·布耶)
由于对其经济和金融实力充满自信,在一届又一届的G20峰会上,中国俨然是一个越来越不肯妥协的伙伴。在巴黎,在数个小时中,中国财政部长面对其他19个代表团丝毫不肯让步,反对把汇率列入衡量经济过度失衡的一揽子指标之中。
也像在首尔峰会上那样,中国只是在最后关头才在某些用词上让步,从而为最终的妥协铺平道路。但从根本上说,中国守住了红线:绝不允许G20的其他成员国迫使其过快升值人民币或降低外汇储备水平(中国外汇储备全球最多,达28473亿美元)。
根据北京的意愿,“收支差额”或“往来账户”这样的词也没有被写入最后公报中。剩下的只有一夜艰苦谈判的回忆。一位外交官指出:“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着干。”
在2010年11月的G20首尔峰会上,中国代表团在货币战中极力捍卫自身利益,一直据理力争到凌晨,以避免写入任何可能损害其货币主权的话语。这样一来,最后公报倒显得是针对美国的货币政策,而非针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批评。
更早5个月,在G20多伦多峰会上,北京甚至让人从峰会的结论中删去了一段赞扬人民币刚刚有了更大灵活性的段落。俄罗斯财政部长当时解释说:“好也罢,坏也罢,中国人不愿意人们谈论人民币。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应该是一项国际公报的内容。”
中国人在其他问题上也表现出了不可妥协性。在匹兹堡,北京巧妙地私下同会议东道主美国人商谈,试图使新兴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增加5%。
结果是,在2010年11月,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重增加了一倍,从3%增加到了6%,而法国才是4%。利用G20,中国在世界银行中的影响力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在了第三位。
在2009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上,在避税天堂的问题上,中国明确拒绝将香港、澳门列入经合组织提出的避税天堂黑名单之中。这两个以其银行保密性强闻名的亚洲金融中心被从经合组织的黑名单中删除。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