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科技创新牵引蓝色经济发展

来源:科学时报记者 廖洋 郭娇   发布时间:2015-05-20 21:38:55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山东“十二五”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日前,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召开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座谈会,驻青岛各海洋科研教学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汇聚一堂,畅谈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导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青岛拥有国家级水平的海洋科研装备和队伍,承担了绝大多数国家级海洋项目,在海洋产业领域,青岛海洋科技界的贡献不可替代。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认为,海洋科研机构要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定位于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科技教育核心区、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李乃胜说:“归根到底,这四个区需要的都是科技引领支撑: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就是以共性技术为基础,以关键技术的突破来支撑,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新兴产业;科技教育核心区更无须多说,青岛这么多海洋科研教育专家就是核心中的脊梁;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就是如何顺应国际海洋发展潮流,立足国际技术前沿,是加强海洋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最终也是要靠技术创新来解决。”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王清印表示,海洋科技创新是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关键要素。“虽然我们在海洋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多成绩,有很好的积累,但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如何使环境更美好,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包括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疾病防治以及其他领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

打造生态环保的蓝色经济

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环境保护不容忽视。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海洋环境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要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认为,如何保证可持续发展对蓝色经济区建设更加重要。

孙松说:“我们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综合发展,特别是依靠高技术发展一些新的生产模式和新的技术模式,既能够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够使环境可持续发展,偏颇哪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将无法对得起子孙后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认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区,要坚持保护、开发、利用三原则,“首先立足于保护,不管什么产业,都要立足于保护海洋,要适度开发,成熟开发,不成熟的不能上,否则得不偿失”。

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

海洋装备制造业是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一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彭明轩看来,这里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山东应努力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水平,使其走在全国前列。

彭明轩说:“我们用的很多仪器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这些仪器能不能国产化?如果山东发挥引领作用,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

近几年,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所在海洋监测设备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

该所所长刘孟德在会上谈到“借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东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时表示,海仪所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强传感技术研究。

刘孟德说:“所里规划了11个方向,包括传播器械、生态环境、自动台站、船舶与装备、传感技术、深远海技术等。通过国际合作,我们的技术有望实现跨越式提升。”

雷霁霖进一步提出:“我国的设备还维持在几十年前的状态,船的力量不强、速度不快。国外可以从陆地控制海上的养殖设备,我国还没有这种技术。现在,蓝色经济区建设启动了,机遇来了,我们可以集中很多产业优势,真正提升海洋装备产业。”

工业化引领海洋渔业

海水养殖业一直是我国海洋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专家们认为,不能降低对海水养殖业的重视,要走现代化养殖之路。

王清印表示,海水养殖正在经历观念上的转变,“过去是以开发为主,追求规模和产量;现在则是追求质量效益。希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仍然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头戏”。

雷霁霖认为,工业化模式将是现代渔业的必然之路。他说:“这几年,我一直想提一个口号,以工业化理念来引导海洋生物产业,构建现代渔业。具体来说,包括六大板块、八大技术体系、‘四化’养殖操作。六大板块,即种质资源、疾病防控、营养饲料、循环系统、加工与质量安全、市场营销;八大技术体系,即与这些板块相联系的技术;养殖时还要遵循‘四化’原则,即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养殖工厂化、管理工业化。”

雷霁霖表示,这样一套一体化的全天候养殖模式,才是工业化养殖的内涵。

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除了传统养殖业,海洋新兴产业无疑是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从海洋防腐蚀到新能源产业,专家们认为,山东大有可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多年来从事海洋腐蚀研究,他认为,虽然海洋防腐只是海洋经济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作用不可替代。

侯保荣表示,海洋产业发展面临两个共性问题:即水文气象和腐蚀。蓝色经济离不开安全,海上和海岸上的建设都离不开防腐。“虽然它不是直接产生效益,但减少损失实际上也是增加效益。2009年,全国因腐蚀造成的损失为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防腐措施得力,25%40%的腐蚀可以避免掉。举例来说,2010年,青岛经济总产值约为4000多亿元,也就是说,做好防腐,一年可省出一个青岛市的经济总产值。”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王利生认为,蓝色经济的主要增量在海洋上,但是岸基、陆地上的产业是必需的,“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海洋概念,应该是一个取之于海洋、用之于海洋的大概念”。

王利生强调,蓝色经济的概念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念。要做好这件事,一定要考虑相关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企业做载体,最后只能流于概念。只要有新的增长点、操作的结合点,就会有投入的具体载体,从而对经济才会有拉动作用”。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