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沿海城市”的路径抉择

来源:21世纪   发布时间:2015-05-20 21:40:16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长期以来,在日照的城市发展中,“以港立市”都是其城市发展的主轴,直到目前也是其核心战略之一。日照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中国乃至全球铁矿石、粮食、煤炭等重要物资转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而使得日照港在全国乃至全球,其名声比其所在城市的名声还要大。

而这几乎是所有“因港而兴”的城市的共同问题:在全球城市格局中,亦有一大批世界知名城市是通过其某一较强的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和地位而享誉全球的,这个时候,这些城市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经济地标来完成自己的“声名远扬”。

因而,在过去日照的城市发展中,日照之所以被人记住,一直是先“日照港”而后“日照”。

在最新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也更多的是从产业和经济对日照进行了定位。《规划》明确提出,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要作为两个“增长极”之一,青(岛)潍(坊)日(照)城镇组团作为重点打造的“三组团”之一,着力把日照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这样的定位,毫无疑问,对任何一个后发城市的执政者而言,都意味着一个难以抗拒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历史性机遇,并有可能据此将城市的全部压在经济膨胀上。

日照似乎在选择另外一条路:希望改变城市单一的港口名片。在杨军来到日照以后,从2009年开始,日照开始更多的将自己作为一个“城市”,而非“港口”来思考未来的发展——城市才是日照的本色,而非单一的经济体。

杨军给日照确定的、新的表述是“海洋特色新兴城市”。

黄金海岸线上的“后发城市”

对此,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告诉记者,这个表述,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海洋特色就是日照特色,意味着在日照的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将更多的被赋予海洋元素,而“新兴”则包括:新兴产业、新兴文化、新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等。

日照的城市实践,能成为很多沿海后发城市的借鉴吗?在过去30多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总体上的统计数据给我们传达的印象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量上来讲已经很高,而实际上,在我国黄金海岸线的区域内,也存在着贫富不均的现象,那就是,除了深圳、宁波、上海,青岛等这些名副其实的发达地区而言,在黄金海岸线上,还有很多中小城市(包括一些小城镇),尚未真正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和崛起。

从今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开始,这些沿海后发城市和地区或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这些后发城市和地区将实现怎样的城市崛起就成为新一轮东部沿海区域发展规划的关注重点。

这就要求国家在批复沿海地区以区域为单位进行海洋经济开发规划的时候,要重视这些后发城市的新型城市化问题,而这些沿海后发城市的决策者也需要在进行自己的区域或城市发展规划中,跳出传统的过于看重经济增长窠臼,将海洋经济的发展看作是新兴城市发展的特色元素来看待,而非本末倒置令城市发展成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傀儡,这样才能避免已经在各城市发展冲动中普遍存在的“城市病”在这些后发城市中发生。

从这个角度出发,日照目前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一点克制,以“城市发展”的来主导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思路,值得推崇。

“城市”的抉择

杨军告诉记者,日照的城镇化和海洋经济的结合,既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又要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例,针对日照这个城市靠什么来聚集人的问题,杨军的看法是,“有人说日照适合旅游,你就以旅游为主,但是旅游是个季节性很强的产业,冬天人们留在日照是很难的,会去海南,到哈尔滨,很难在日照,夏天人口聚集得比较多,来度假的,这样比较好,但是不可能是365天都在这。有的人提出要靠养老,但问题是一个城市如果是非常适合养老的城市,那么年轻人是不愿来的,这个城市的未来可能就是暮气沉沉的。”

所以,日照的选择是,通过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科技)乃至海洋文化等内容来吸引更多的人在日照创业、就业和生活。

“城市化本是成果,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城市病,随着大城市病已经凸显,那么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过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像二三线城市就可能被忽视,在这个时候,日照承接的不仅仅是产业,承接人才的理念比承接产业的理念同等重要或者更重要。”杨军说。

目前,6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公里的地区,有预测认为,到2020年,世界3/4的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地区。

如果这样的预测真的可以实现的话,日照这个城市竞争力的塑造,不得不考虑的是,如何在这样的人流转移中,获得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而这则需要日照在改革户籍制度、增加文化的包容性、提供更好的公共人文空间等城市软件方面的建设取得更好的发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包括日照在内,这些沿海地区的后发城市,本着城市发展的命题,通过对人的尊重来进行城市的发展规划,变得尤其迫切,而这也是所有后发城市的共同的选择。这些在上一轮沿海城市化过程中落伍的后发地区,在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机遇的背景下,最后的城市崛起机遇。

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去年11月份,本报记者来到日照著名的金色沙滩,海水很清澈,零散的有人徜徉于沙滩上,后面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日照方面的人士告诉我,夏天,这里才可以真正成为旅游人的度假天堂。但是,望着当时在沙滩上一对正在陪着孩子玩耍的年轻夫妇,我想,又有谁能说,金色的沙滩不能成为城市人口冬天散步的地点呢?

香港的教训是,虽然有海,但是,如果能够看到海景,都是需要很高的成本的,因为大概能够看到海景的地方,大部分都被私人房地产商罗列在自己的名下。

所以,对于海滩的处理,政府应该从将海滩看作是所有城市市民的共同的海滩的角度来进行开发,这就决定了,海滩更多的是作为公共资源来对待。

希望日照市目前选择的在海边50公里内拒绝商业开发的决策能够顶住压力,继续执行下去。

而这背后代表的则是,在很多地区都在寻求单一的经济狂欢的时候,希望更多城市执政者,将城市真正地看作是一个“城市”来进行规划和发展,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希望日照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背后代表的先“城市”后“经济”的城市发展理念,能够成为更多后发地区和城市的选择。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