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标准化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来源:王玉红 郭小勇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5:16 

王玉红 郭小勇

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质就是要建立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而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实现效益最大化。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标准造福人与社会”充分反映了这一本质。

海洋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接替资源。为缓解陆地资源短缺问题,我国加大了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力度。海洋标准化可保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统一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公益性,是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技术法规和依据,是保证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海洋标准化在资源节约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有:

一是在国家标准委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的《2005年~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和利用标准体系框架及4项污海水处理技术行业标准、海洋能标准体系框架及11项国家标准和22项行业标准、大洋海底矿产资源勘察3项国家标准等。这些工作都处于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今年,为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我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更全面有力地支撑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国家标准委正在启动《2008年~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海洋标准化相关工作也正在密切跟进。

二是在节水领域,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于2006年联合发布了《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详细制定了我国海水利用标准化工作的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2006年~2010年重点标准制修订项目25项(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8项)、2010年~2015年期间完成44项标准制修订的工作任务,涉及到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海水化学资源提取、大生活用海水和海水综合利用等方面,到2015年底,建立健全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科学适用的海水利用标准体系。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水淡化和利用事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另外,我国制定了一批膜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我国节水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海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的提出。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2005年~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海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了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海域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生态健康与环境保护等领域标准化工作,推进了我国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海洋标准化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我国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挑战。为充分发挥海洋标准化工作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今后还需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出一系列海洋资源节约与保护强制性标准,促进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与法律法规相配合,保障资源节约政策的顺利进行,为资源节约与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尽快建立并完善海洋资源节约与保护标准体系,加快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的制修订速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早日改变目前资源和能源过渡浪费的现象。

三、大力加强已制定标准的宣贯力度,提高资源节约与利用标准的“知名度”和使用率。

四、加强资源节约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标准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监察与督导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标准和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更是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的重要环节。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