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蓝一黄优势互补 非黄非蓝地区同迎机遇

来源:齐鲁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43:4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黄河三角洲开发红红火火,半岛蓝色经济区巨浪拍岸。200911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0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蓝一黄如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对于“非蓝非黄”的山东省其他地区,应该如何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在13日举行的省两会第二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这些问题均能找到答案。

一核两极

蓝色经济避免雷同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的进展情况在两会期间备受关注。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政府党组成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透露,经初步核算,2010年蓝色经济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24.9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省增幅0.8个百分点,占全省的47.5%;预计201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000亿元,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

事实上,在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沿海7市已经围绕培植海洋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临港产业,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华电莱州大容量高效机组、宁东至青岛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海阳核电一期工程等进展顺利;青岛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日照岚山30万吨级油码头等一批重大港口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6亿吨;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进程加快;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等规模不断扩大,龙口湾临港高端制造业聚集区、文登南海开发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我国的沿海发展战略很多,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则是新时期国家由陆地向海洋延伸,以海洋经济为主题、海陆统筹发展的第一个区域发展战略。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总目标,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费云良指出,建设海洋经济应从山东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规划中设置的“一核两极”的空间和产业布局,防止出现结构雷同、重复建设等问题。

高效生态 黄三角要变绿三角

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牛启忠在发布会上表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要牢牢把握“高效”、“生态”两个原则,让黄三角逐步变成绿三角。

黄三角已经在行动。在生态建设方面,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环境保护方面,深入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循环经济发展方面,逐步形成了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西王集团工业园、胜利工业园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了212个重点节能项目,总投资112.4亿元,实现节能量285万吨标准煤。

在高效方面,黄三角的努力不遗余力。已开工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185个、健康养殖基地70万亩、乐陵50万亩优质金丝小枣种植、10万亩脱毒马铃薯繁育、东营10万亩海参养殖区、4万亩大闸蟹养殖区、庆云亿只樱桃谷肉鸭繁育、高青十万头黑牛繁育基地已具雏形。环境友好型工业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启动建设工程100多项,总投资600多亿元。2010年,区内开工建设项目6051个,完成投资2892亿元。

高效与生态并行的结果,就是黄三角向绿三角又迈进了一步。牛启忠介绍说,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8.5亿元,增长13.6%,各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与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上半年,区内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0%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全国所有国家级经济区中,唯一一个定位生态高效的经济区,我们一定要保护与开发并重,强化项目审批关,并加强检查考核,打好生态、高效两张牌。”

陆海统筹

一蓝一黄优势互补

从区域上看,两大规划间存在着高度“重合”:黄三角涉及的619县中,有11个县市区同样也被涵盖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黄三角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黄三角地区应该充分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两大政策的叠加效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海洋经济规划好。”费云良指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增加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牛启忠专门介绍了黄三角在港口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其中,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全面完成,23万吨级码头投入运营,25万吨级码头已经开工;滨州港正加紧建设2×3万吨级码头,疏港公路已建成通车;潍坊港已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建成了3个万吨级码头,疏港公路已建成通车;莱州港一期扩建工程竣工投运,二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210万吨级、23.5万吨级通用泊位等一批工程也已相继开展前期工作。

2010年,四大港口吞吐量达到4365万吨,比2009年增加了1281万吨,增长了41.5%。今年我们进一步增加港口建设投入,拓展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牛启忠说。

“黄三角重点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半岛蓝色经济区则重点发展海洋经济,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都存在着陆海统筹问题,二者之间应该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牛启忠指出,黄三角的开发建设也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特别是黄三角地区800万亩未利用的土地,是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的腹地资源。

设联动区

非蓝非黄同迎机遇

一蓝一黄优势互补、如虎添翼,那么,对于“非蓝非黄”的我省其他地区,比如菏泽、莱芜等,应该如何抓住当前的重大发展机遇,促进自身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海陆统筹,明确提出了‘以海为主、由东向西、梯次推进、海陆联动、一体发展’的理念。也就是说,山东半岛实际上都是在蓝色经济区的范畴内。”费云良否定了所谓“非蓝非黄被边缘化”的说法。在他看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非蓝非黄”地区也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费云良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不仅规划了主体区,即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6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7市、51个县市区;还将菏泽、济南、莱芜等全省其他市作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联动区”进行了规划,设置了28个联动示范基地,以此来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非蓝非黄地区应充分利用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的政策平台,做好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他说。

“山东高度重视鲁西南地区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高度重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三角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还提出要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带。”省发改委主任张超超强调,“鲁南经济带”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山东将以日照精品钢基地和鲁南临港产业带为依托,把鲁南经济带打造成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继续大力支持鲁西南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把菏泽打造成为苏鲁豫皖交界科学发展的高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