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出全国6.9%的吞吐量 青岛港靠什么超越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44:52 

隆冬时节,胶州湾畔,寒气逼人,而青岛港区的生产场景却热火朝天。万吨货轮穿梭,离靠码头;林立的塔吊不间歇地装卸货物,载重卡车和火车排队进出港区……

2010年,青岛港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5亿吨,集装箱达1200万标准箱,位居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全球铁矿石进口第一大港,以及全国原油进口第一大港的地位。“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4.5亿吨,年均递增13.5%;集装箱完成4945万标准箱,年均递增14%,均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

“青岛港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在困难和危机面前就是要挺直脊梁。”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如是说。

练内功科学发展,扩“版图”放眼长远

2002年到2007年,当中国掀起港口建设新一轮浪潮时,因种种因素,青岛港新建泊位数却是“零”。“这对于一个港口而言,无异于被绑住了手脚!”青岛港人至今感到遗憾。

“建码头发展,不建码头靠挖潜照样发展!”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鼓励全港职工。不向困难低头,放眼长远,苦练内功。他们向创新、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这期间诞生了著名的“振超效率”、“孙波效率”。2003428日,青岛港一举创出了集装箱船时效339自然箱和单机时效70.3自然箱两项世界纪录,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蜚声国内外,“振超效率”成为中国港口的一个服务名牌,许振超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2004年,青岛港又一举创出矿石接卸世界纪录,诞生了“孙波效率”。

纪录不断被刷新,效益不断被刷新。“振超效率”已8破世界纪录,“孙波效率”已13破世界纪录。青岛港用占全国1.3%的泊位能力,创出了全国6.9%的吞吐量,用335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能力干出了1200万标准箱。5年来,青岛港吞吐量增长了103.1%,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1.6%

200798日,这是让青岛港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随着前湾四期工程开工的礼炮响起,青岛港不建新码头的历史宣告结束。从此,青岛港建新码头、建大码头的车轮奔入快车道。

如今,穿行在青岛港区,令人振奋。

黄岛油港区,30万吨级兼靠45万吨级原油码头,像巨大长臂伸向大海;前湾新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可停靠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董家口港区,一座3亿吨现代化的大港正在青岛港人手中崛起……青岛港的版图从一个港区(青岛老港区)扩大为包括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董家口港区在内的4大港区。

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家园

“岗位是职工的命根子,职工靠岗位养家糊口”;“谁让职工下岗,我就先让他下岗”。常德传的话,青岛港职工至今铭记在心。

青岛港有职工2.1万多名,其中退休职工5000多人,农民工兄弟8000多名。如何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满意的收入,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此,青岛港做到了。青岛港的财务人员算了一笔账:2010年,青岛港增加工资1.8亿元。“不管形势如何严峻,困难再大也要坚定不移给职工涨工资。”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汹涌袭来,国际航运业首当其冲,青岛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对危机,青岛港人没有退却,咬紧牙关迎接挑战。“科学发展不动摇、增长指标不动摇、造福职工不动摇。”200811月,青岛港提出了“三个不动摇”。

走出青岛。奔赴210个地市县,走访1105家船东、货主、合作伙伴;先后与10余家企业缔结港航联盟、港货联盟、港港联盟、港贸联盟、港运联盟、港代联盟等;先后组建青(岛)威(海)集装箱码头公司,日(照)青(岛)集装箱码头公司等,并与威海、烟台、日照等兄弟港口联手开通内支线,共同抵御风险。

跳出山东。与连云港联手开通内支线,与中石化合作,打造全国最大的进口原油中转基地,与中船燃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强强联合,共赢发展。

跨出国境。与全球最大冷藏物流运营商合作,打造亚洲最大的冷冻冷藏物流中转港;与国外名校合作,打造高端职业技术培训基地……

2009年,青岛港生产逆势飘红,不仅没有一名职工下岗,而且,还为全体职工人均增加工资15%

2006年开始,青岛港就开始每月给退休职工发放敬老补贴,数额逐年增加。5年来,青岛港已累计发放敬老补贴1.27亿多元。

在青岛港,正式工和农民工一个单子拿工资,一个食堂吃饭。“青岛港这个大家庭中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

5年来,青岛港共投入3813万元,为91283人次进行体检;投入813万元,赠送162790个生日蛋糕;投入9103万元发放节日大礼,投入2.6428亿元发放各类大奖,投入1.3731亿元高标准发放取暖补贴……青岛港不仅成了一个世界大港,而且成了一个亲情浓浓的和谐家园。

破解五大难题,力保基业长青

满载1.77万立方米原木的“可维”轮即将结束作业离港。下到舱里,只见有挖掘机灵活伸展的抓具,却空无一人;来到桥板头作业现场,只见装载机来回穿梭,也是空无一人。这种状态,是青岛港人一直追求的“常态”——用科技解放生产力,原木装卸作业实现了人机、人货分离,确保了人员安全。

“上世纪80年代的原木装卸,沿海港口没有一个不打憷的。几乎每条原木船作业,都要发生致残甚至致死的事故。为此,有的班甚至定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家里只有一个儿子的,可以不下舱。”回想起往年的场景,老码头陈守升的脸色暗了下来。

“确保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在港时间。”这是当今港口存在的“五大难题”。青岛港用科技和管理两大法宝,不断破解这五大难题。

青岛港以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为出发点,鼓励人人用科技武装自己,人人参与科技创新。“智能平车机”、“篷车推拉器”、“网络脱离器”、“自动码包机”、“装卸机械手”、“冻鱼推拉器”等改革、发明、创新层出不穷;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学良节油、门机自动计量系统等高端技术等,无不成为全国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5年来,青岛港共完成科技创新和工属具革新成果1500余项,获得专利权131项,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21项;对外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累计完成群众性“千项软件”开发5800项。港口吞吐量翻了一番,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1.6%

让船东、货主愿意来、主动来“投奔”青岛港,“关键是培养造就‘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青岛港咬定培训不放松。

2009年,青岛港做出一项史无前例的举措——开展全员脱产大培训。举办了5142名集团管领导干部参加的、为期5个月的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举办了842名集团科队级领导干部参加的为期15天的中级研修班;2010年分9期举办了1643名两级机关管理人员参加的、每期7天的脱产专业研修班……由于坚持培训学习,青岛港由过去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发展到现在的以5472名专业技术人员和6839名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80%以上的技术工人成为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这一指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港口30%的平均水平。

同时,集团机关再次瘦身。在2003年的精简机构人员基础上,去年底,青岛港再次压缩了集团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决策层从98人大幅减少到59人,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