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成为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富民强省是山东科学发展的核心,也是山东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更是山东“十二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台从今天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富民强省看山东》全面展示十二五山东经济社会事业建设的蓝图规划、战略举措。今天请看第一集——蓝色经济: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尽管时至隆冬,但位于蓬莱的京鲁造船厂内却是一片火热,由山东海运集团定制的大型散货轮正在紧张建造。京鲁造船每年完成的海内外船舶订单,都在25万吨以上,但给山东本地航运企业造船还是头一遭。
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虹认为这是一个信号,一个山东本地企业进军远洋运输的信号。
发出信号的山东海运公司,组建还不到半年。山东半岛拥有三个亿吨大港和二十多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本地航运公司。每年超8亿吨的港口吞吐量,绝大多数被央企和外企瓜分。到目前为止,山东海运开出的7.5万吨以上的船舶订单就有四艘,一个大型远洋运输企业框架初现。
再过3个月的时间,这艘山东海运定制的大型货轮将要在蓬莱下水,它不仅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鲁字号”远洋运输船,更重要的是,它的下水,将彻底终结山东“有港无航”的历史。
推动山东国有资本进军远洋的,不仅是广阔的海运市场,更重要的是辉煌的蓝色前景。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介绍说,全世界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都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主要的是像海洋要粮食、要能源、要资源、要效益。我们要顺应,顺应这么一个潮流。
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告诉记者,规划的战略定位是,把山东半岛建设成现代海洋聚集区、全国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也在加快沿海发展的同时,同步提升山东其他地区的腹地支撑力,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联动发展,实现山东区域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按照规划,未来五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
展望十二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掀开一个历史性的崭新开局。与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一起的发展。两大战略、四大板块,这是未来五年山东经济的重心,更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