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城阳区渔业生产调结构、转方式成效显著,现代渔业发展素质明显提升

来源: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0 21:48:0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围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以精品养殖、健康养殖、资源增殖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渔业,渔业生产实现了由数量型向安全效益型的转变,2010年底水产品总产值较“十一五”初增加3.47亿元。

一是发展名优品种养殖,渔业调结构效果良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渔业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精化第一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城发【200720号)和《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社区居民双增收的意见(2010年—2012年)》(城发【20102号)等扶持政策,自2007年以来共给予扶持资金530多万元对海上立体养殖、池塘筏式养殖海参、省级水产良种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和“三品”认证等现代渔业进行财政补贴,为渔业养殖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至2010年底,全区已形成了虾池垒石、虾池筏式、海上网箱和海底造礁等四种海参养殖模式,养殖面积达到10000多亩(虾池筏式2000多亩,浅海造礁3000亩,其他方式5000多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摸索出一条盘活现有虾池资源和充分利用浅海滩涂有效思路,实现了渔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与渔民持续增收和渔业生态保护的目标。

二是强化渔业养殖质量,渔业生产转方式步伐明显加快。全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已达15个,创建规模3245公顷(48675亩),约占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有9个水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品种覆盖虾、蛤、参和藻等四大主导养殖品种。坚持水产养殖安全化与规范化、组织化相结合,先后有青岛飞远发有限公司、青岛亿成豪海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河套海洋法制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8家水产养殖企业荣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有4家企业注册水产品商标并运行良好。

三是发展渔业增殖业。近海资源修复成效明显, 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十一五”期间区海洋与渔业局积极争取省市增殖放流指标,认真推进胶州湾(城阳区)增殖放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00多万元放流对虾、牙鲆等苗种6.5亿尾以上,回捕资源产值5000多万元,实现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增加渔民收入的目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