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航母扬帆 烟台五大优势助领先欲当旗舰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49:1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烟台海洋经济的开发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争搭国家战略机遇下,烟台如何能快人一步?与周边城市相比,烟台的发展优势在哪?相关产业及百姓又能从中谋得多少实惠?带着这些疑问,24日,记者专访了烟台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杰。

追逐蓝色梦,烟台一直在努力

“其实对于蓝色梦想的追逐,烟台一直在努力,而这些努力正是在争搭国家战略机遇下,快人一步的先机。”采访时李杰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烟台市就组织实施了“海上烟台”战略。2006年《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出炉。2009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机遇面前,烟台相继成立市蓝色经济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蓝色经济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和蓝色经济区专家咨询委员会。

20104月,《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试行)》编制完成,确定了“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连接中日韩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及由核心功能区、沿海隆起带、战略支撑带组成的“一核两带”开发格局,带动蓝色经济向深海远海拓展,向内陆腹地延伸,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蓝色经济区。

试行规划出台后,烟台市又迅速制定出台了《2010年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要点》,确定了20项具体工作,全力推进总投资1320亿元的66个蓝色经济重点项目,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省级船舶工业园等23个蓝色经济重点园区,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山东核电研究院海阳分院等18个蓝色经济创新平台建设,以及东方海洋、杰瑞石油等一批蓝色经济龙头企业和特色企业培育工作。

同一起跑线,“目前,烟台正在建设的南、北两条沿海产业带,均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内,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九大核心区”中,烟台的丁字湾、龙口人工岛群和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入选,占了其中的三席。”

李杰告诉记者,与其它几个地市相比,烟台发展蓝色经济主要有五大优势。烟台市是山东省唯一跨黄、渤海的城市,区位优势独一无二。2006年,烟大铁路轮渡开通后,烟台成为连接东北与华东的节点城市,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将形成山东北部沿海大通道。推进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和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将确立烟台作为东北亚枢纽城市的战略地位,成为面向东北亚投资、贸易与合作的重要门户。

烟台还对应有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岸线长909.1公里,占全省的27.2%,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72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基岩海岛,总面积68.6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0.7%,黄金、卤水、煤炭及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除了区位优势及丰富的海洋资源外,烟台的蓝色产业基础也首屈一指。”李杰说,2009年,烟台市海洋经济实现产值1100亿元,增长16.6%,加上其他临海、涉海产业,全市海洋生产总值940亿元,约占GDP25%。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20亿元,以来福士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处于领先位置。此外,烟台风电步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是全省最大的风电基地。

烟台还拥有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9家涉海科研机构和高校,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已培育起包括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的国家和省级以上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海洋科技研发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00人,承担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开发、农业部丰收计划等海洋科技开发项目150多项,被国家列为创新型试点城市。

李杰告诉记者,基础设施完善、管理体系健全也是烟台的一大优势。目前,烟台拥有主要港区及作业区10个,其中一类开放口岸5个,有万吨级以上泊位60个,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1亿吨,空港旅客吞吐量249.6万人次。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4公里,潮水国际机场、德龙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烟台保税港区一期也已封关运作。

进入国家战略,有更多政策倾斜

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后,对于烟台来说将获得更多的国家层面、山东省层面的政策倾斜。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到,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研究制定国家引导和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蓝色经济区建设给予支持。落实国家关于远洋捕捞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海洋资源勘探的投入力度,国家现有海洋资源勘探专项向山东倾斜等。

围绕落实国家重点扶持政策,2011年山东省级财政安排10亿专项资金、区内7市共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以后每年省、市两级财政专项资金都要有所增加,用于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整合省级现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列入规划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适时启动资源税改革。

海域、海岛和土地政策方面,支持山东开展用海管理与用地管理衔接的试点,积极推动填海海域使用权证与土地使用权证的换发试点工作,以及凭人工岛海域使用权证书按程序办理项目建设手续试点。

对外开放政策方面,加大对区内企业在进出口和开展境外投资合作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便捷高效的境内支撑和境外服务体系,并适当加大对区内出口退税负担较重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