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极地考察强国迈出关键步伐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50:0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极地考察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形成 “一船四站一基地”的南北极考察战略格局,向世界极地考察强国迈出了关键性步伐。

主要成就表现在:一是在被称为 “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实现了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腹地延伸的历史性跨越。冰穹A地区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被认为是战略要地和科研热点,是世界公认的开展冰川研究、气象研究、地质调查、天文观测、环境监测等综合考察与研究的理想场所,开展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重大研究课题的天然实验室。在这里建设内陆考察站极大地拓展了我国南极考察的范围和内容,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南极科研的显示度和贡献率,使我国从南极考察大国向南极考察强国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步。昆仑站的建成也因此作为我国近年来重大基础科技成果,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胡锦涛主席为此专门致电祝贺,并亲自为考察站题写了站名。

二是积极参与2007~2008年由全球科学家共同策划的第四个国际极地年计划,通过制定和实施国际极地中国行动计划 (又称PANDA计划),拓展了我国在南北极的考察空间。在南极,我国重点开展了中山站—冰穹A断面较为系统的综合考察,获取了多学科长期观测数据。在北极,我国连续观测了北冰洋有关海域和黄河站区域海—冰—气及生态系统变化,得到了大量气候与环境变化数据。在去年开展的我国第四次北极考察中,“雪龙”船到达了北纬8826分,创下了我国船舶到达的最北纬度纪录。同时,考察队员乘直升机到达了北极点的冰面上,并进行了相关考察,标志着中国对北冰洋的考察范围已经延伸到地球的最北端。通过对南、北极的综合考察和观测,大大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与研究的创新能力,开辟了深冰芯研究、天文观测研究、冰下山脉研究等极地科学前沿领域,拓展了我国在极地的活动空间,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优势。

三是极地考察能力建设跨上新台阶。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投入数亿元资金,实施并完成了“雪龙”船升级改造及中国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改造、中国南极内陆站建立及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建设等项目,大幅度提升了我国极地考察保障能力,形成了以“雪龙”船、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北极黄河站和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为主体的南北极考察战略格局和基础平台。

四是南北极的科学考察与研究成果显著。国际著名科学期刊 《自然》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示了冰穹A是南极冰盖的起源地及其早期演化过程和气候历史情景;我国科学家与美国科研人员联合在美国 《科学》杂志发表 《北冰洋无冰海盆区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下降》的论文,受到英国 《自然》杂志评论员的高度评价,认为 “中国人展现出如此强势的海洋科学研究”;通过在昆仑站安装的南极高海拔地区光学天文观测设备,我国获取了重要天文数据资料,并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在南极陨石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南极格罗夫山采集的陨石已达11452块,使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陨石拥有国,为我国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开展天体起源等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

五是全面参与国际极地事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大部分重要的南北极国际条约或组织,不仅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国际极地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水平的提高,同进也彰显了我国在国际极地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争取和维护了我国的极地权益,并为我国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