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轮启航潍坊雄居核心区 将建"较大的市"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50:0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11年伊始,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骨干城市,潍坊市也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潍坊作为山东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在全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又占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合一”的功能优势,优势地位愈加凸显。《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潍坊成为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

打造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规划》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国务院在《规划》的批复中明确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这一目标将山东半岛确立到了对全国引领示范的发展高度,意味着国家将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政策实施等各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再加上山东半岛自身优厚的条件,借鉴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开发利用海洋的成功经验,山东半岛无疑迎来了一个腾飞的全新发展机遇。

《规划》对山东半岛的战略定位主要有四个,将山东半岛建设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其中,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有着十分深远的内涵,它强调了打造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构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期为20112020年,重点是“十二五”时期,也就是在五年间,山东省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规划》强调,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基本达到战略目标,并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比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整整提前了5年。山东半岛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潍坊确立为核心区域骨干城市

11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潍坊市委副书记崔建平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了重要意见。他强调,潍坊市全域纳入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范围,集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建设两大国家发展战略于一身,在全省区域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潍坊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潍坊市北部海岸线140公里,有2600平方公里的滩涂、低地可供开发建设。区域内近岸海域以清洁、较清洁海区为主,水动力条件较好,自净能力较强。另外潍坊市拥有全省最大的峡山水库,容量达14亿立方米;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58种,蓝宝石储量居全国之最;地下卤水储量60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

不同于传统海洋经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思路更加开阔,海陆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从全局高度提出了“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即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

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好、科研力量强、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外向度高、港口体系完备等方面综合优势,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发挥滩涂和油气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的海洋产业;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要依托日照深水良港,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青岛-潍坊-日照组团协同发展

《规划》明确提出,促进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在青岛-潍坊-日照组团中,充分发挥青岛的区域核心城市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构建环湾型大城市框架,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扩大潍坊、日照两个中心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潍坊连接主体区与联动区的枢纽作用,重点发展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日照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加强潍坊、日照与青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完善一体化合作发展机制,形成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镇组团。

在烟台-威海组团中,主要是加快推进烟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烟台、威海的中心城市地位,将烟威组团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在东营-滨州组团中,《规划》指出要合理扩大东营、滨州的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着力建设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区域和生态型宜居城镇组团。

国家支持潍坊成为“较大的市”

在《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支持潍坊、烟台成为“较大的市”,这意味着,继济南、青岛、淄博之后,潍坊也将成为一个“较大的市”。“较大的市”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除直辖市以外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包括省会城市、特区城市和一部分国务院特批的设区城市。

不久前,潍坊市委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市级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东扩西延、南控北展”的发展战略,扩展城市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北到滨海、南至峡山、东跨潍河、西接昌乐的大城市框架。

“较大的市”不仅意味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意味着具有地方立法权。这对于潍坊市的意义之重大、发展前景之开阔不言而喻。拥有地方立法权对于地方发展有重大意义,关系着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在经济转型时期各方利益的重新调整,同时,通过创新和调整地方法律、政策,可以加快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外,潍坊市一些地方性问题还需地方法规解决。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期,各地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虽然整体法律体系已经基本构建,但在一些社会问题上,立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地方的某些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十分突出时,若有地方立法权,会得到更快更妥善的解决。

◎新闻链接

要建设海洋强国山东被委以重任

“向海而兴,开海而盛”,开发海洋资源自古就是人类汲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但我国由于植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经济,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既少又晚。直到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国才掀起了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热潮,而这时国际上对于海洋资源、深海地域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日本斥巨资投入海洋科技,明文提出要在海洋科学里“起领导作用”;韩国提出了“21世纪海洋韩国”发展目标;美国于2001年成立海洋政策委员会,2004年又提出“21世纪海洋蓝图”的报告……与发达国家开发海洋经济的强度相比,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2004年,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目标,将海洋经济视为中国经济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8月,国家海洋局局长孙继辉表示,争取2020年进入中等海洋强国行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一流海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使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2009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海洋强国战略又进入新的阶段。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十二五”时期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区域发展从大陆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结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科教优势明显,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在促进黄海和渤海科学开发、深化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国家对山东发展寄予厚望。《规划》提出,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