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炜:积极应对碳关税 发展低碳渔业经济助推水产品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来源:海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50:18 

我省是水产品出口大省,从1993年海关公布官方统计数据以来,已连续17年位居全国水产品出口首位,创汇额所占比例一直稳定在全国水产品和全省农产品出口的30%以上。2008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我省水产品对外贸易遭遇了诸多挑战。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影响水产品外贸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其中以“碳关税”为代表的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将会对我水产品出口形成新的冲击。尽管碳关税尚未在国际贸易中正式实施,但渔业作为一个对资源和能源高度依赖,与生态环境密切关联的产业要未雨绸缪,加快发展低碳渔业经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一、发展低碳渔业经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一)发展低碳渔业经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美、欧国家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相继提出支持低碳技术研发、节能环保等内容的“绿色新政”以及与低碳经济相配套的碳关税概念,即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的低碳化自然也是与时俱进。

(二)发展低碳渔业经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现实需要。我省是渔业大省,据测算,渔业生产年耗能总量约折300多万吨标准煤,其中捕捞业约占66%,养殖业占21%,加工占13%。在我省水产品出口结构中,捕捞、加工产品占80%以上。捕捞业既是行业耗能的重点,也是加工出口业能耗的重点。截止2009年底,我省机动生产渔船数量达6.9万余艘,这些渔船普遍存在船龄老化、船型机型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目前,获得同样数量的水产品,海洋捕捞能耗是养殖的7.5倍,获得同样价值的水产品,海洋捕捞是养殖的8.9倍。在能源消耗品种构成中,以渔船柴油消耗为最多,占全行业总能耗的70%左右,其次是电力和煤炭。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柴油消耗占捕捞生产成本的比例逐年增加,一般都在70%左右。而我省水产加工出口业目前整体利润仅为3%5%,除去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外,燃油价格上涨导致原料成本提高10%以上。从我省近年来采取的更换主机等节能措施效果看,单船年节油16吨左右,若全省6.9万艘机动生产渔船全部更换主机,则年节油110多万吨,节约资金80多亿元。

(三)发展低碳渔业经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大池塘标准化改造,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等措施,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养殖产量保持了平稳发展势头,2009年养殖产量达495.8万吨。在海洋捕捞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发展养殖产品出口已成为我省保持水产品外贸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目前我省养殖业发展方式还比较落后,配合饲料使用率低,投喂鲜活小杂鱼养殖比较普遍,水质调控设备和养殖减排设施配备不足,不仅损害了资源,还造成了污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还处于示范阶段,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还未进行研究。从我省示范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看,比传统养殖模式节电60%70%,节煤、节水均在90%左右,产量高,病害少,毛利润达2倍以上,氨氮值控制在0.7mg/L以下,其中全封闭系统可实现零排放。若全省440万立方工厂化养殖池均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按日换水量节约1个流量计,年可节约用水160亿立方,节约用电费用8亿元。

(四)发展低碳渔业经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推进水产品加工出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从HACCP、欧盟178法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每出现一个新的贸易壁垒措施,虽然逼迫我省水产品出口企业在软、硬件方面得到提高,但也付出了成本增加、出口量减少,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被迫性退出的高昂代价。美国去年已开展了针对我国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既然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迟早都要面对,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求变,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加大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碳产品出口。

二、发展低碳渔业经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

(一)以我省主要提供加工出口原料捕捞船为重点推进渔船节能降耗。加快标准船型的设计开发,推进木质渔船标准化改造;在完成新型节能环保柴油机与高能耗柴油机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推进老旧柴油机的淘汰;探讨推广有效节油器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

(二)以扩大贝藻等低碳养殖产品出口,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为重点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加快对工厂化封闭式海水鱼循环水养殖设备、技术的推广;稳定贝藻养殖、发展深水网箱和增殖放流;结合标准化池塘改造,对池塘养殖循环水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太阳能、风能、地热、电厂余热等新能源在发展设施渔业方面的利用,开发适用于设施渔业的节能设施设备,推进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公害化排放技术研究。

(三)以引导采用制冷新技术、新材料为重点推进加工出口业转型升级。加快对加工业耗能情况的调研,研究耗能关键环节,完善节能制冷技术,采用新型保温材料和新型能源;结合产品结构调整,总结推广高标准的水产品加工节能技术。

三、发展低碳渔业经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政策法规,依法推进。在执行国家、省有关发展低碳经济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结合我省渔业特点,在权限范围内,尽快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发展低碳渔业经济的规章制度,推动渔业经济和对外贸易向低碳方向转型。

(二)完善机制,尽快建立管理制度。尽快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省级组织、市县配合、渔民参与、合力一处的工作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我省低碳渔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依靠科技支撑,加强合作交流。依托省内外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力量,成立渔船、养殖、加工节能减排技术专家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渔船、养殖、加工节能产品与设备的研发、攻关、评价和试验,以研究开发“实用、经济、好用”、满足差异化生产需求的设施设备为重点。建立山东省渔业低碳渔业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目录,将经权威部门检测合格、生产单位试用效果良好的产品和设备列入,指导、规范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渔业发展技术和管理方式,做好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四)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完善产品检测方法与装备设施建造规范。在逐步推行船型标准化、渔船主机改造、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改进加工工艺等节能减排工作重点的同时,及时将节油产品评价、渔船建造规范、养殖设施建造、养殖水体净化设备评价等相关标准的制定纳入我省现行渔业标准体系中,以规范节能减排和低碳渔业经济工作的开展。

(五)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注重实效”的原则,稳步推进渔船、养殖、加工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渔船方面,以节能降耗、增加渔民收益为目标,以标准化船型设计定型、木质渔船玻璃钢化、节能型船用主机更换、高效节油器推广为工作重点;养殖方面,以创造长期稳定的健康养殖环境,实现节水减排和生态化建设为目标,以稳定发展贝藻养殖、推广封闭式工厂化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完善池塘标准化改造标准、推广水质监控装置、饲料智能化投喂装置、高效增氧装置,建立健康养殖与节水减排示范区为工作重点;加工方面,以提高企业内功,增强应对技术壁垒能力为目标,以引导采用水源地源热泵等节能型制冷装置、聚氨酯等新型保温材料和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开展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研究、调整产品结构为工作重点,以我省贝类、藻类等我省低碳养殖产品为突破,加大精深加工的研发力度,不断开发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中高端要求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如鱼鳞胶、鱼皮胶原蛋白肽、液熏贝类、海带系列食品等保健产品、休闲产品、美容产品等,并在加工品种、规格、质量、品味、包装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以应对新贸易壁垒的挑战。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扶持,争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力争将节能型标准化渔船、中小型玻璃钢渔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广等节能预期效果好的项目列入财政补贴。同时利用好现有渔业扶持政策,将是否含有低碳渔业经济发展内容的项目作为优先扶持条件或一票否决条件。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淘汰老旧船只,引导中小型玻璃钢渔船发展,降低能耗,为控制捕捞强度创造条件;提高养殖水体利用率,减少能耗,有效控制排放,实现节水、减排;引导采用节能型制冷装置、新型保温材料和新能源进行加工业冷藏设施改造,开展水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加快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

作者:何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