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垦利县以“发展现代渔业,打造水产强县”为目标,创新思路,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积极培植渔民增收新途径,在打造和巩固黄河口大闸蟹、无公害海参、休闲渔业三大特色渔业的同时,瞄准市场需求和本市资源,做大做强渔业文章,推动全市水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措施有:
一是全力打造黄河口现代渔业示范区。总面积30万亩的现代渔业示范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五区”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一期工程池塘开发部分全部完成,目前,永倌路北侧绿化带土方工程、区内骨干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工,养殖池塘开发土方工程、池底平整、附着基摆放等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水泥护坡衬砌、建筑物工程,现已完成工程进度80%。
二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打造黄河口大闸蟹等优质名品产品。以黄河口大闸蟹为主体的10万亩淡水区已基本建成,黄河口大闸蟹被列为“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之一,并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名蟹”,配套提升的永安镇万亩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标准示范基地进展顺利,精品养殖区进排水沟渠、桥涵闸和主干道路建设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综合配套服务区土地整平工作基本完成。2010年,先后在北京、济南、青岛、香港举办了“黄河口大闸蟹”推介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努力发展渔业第二三产业,实施产销一条龙战略。大力实施“统筹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搞好水产养殖的同时,合理开发风电、地热等清洁能源,形成地上、地表、地下三位一体的立体开发模式,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然资源,努力形成各类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示范带动效应,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搞好水产品加工、贸易,实施渔民上岸居住工程,建设亲水娱乐、温泉度假设施,打造滨海旅游景观、景点,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着力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渔业整体效益。加快培植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培育产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渔业生产、加工、营销龙头。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深入挖掘水产品及渔业文化内涵,发展新型特色渔业。
四是积极争取财政扶持资金,推动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强农惠农扶持资金7850万元。其中,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渔业产业项目6709万元,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项目扶持资金128万元,增殖放流扶持资金413万,永安大闸蟹示范基地项目资金600万元。
五是大力推行科技兴渔政策,以科技推动现代渔业经济发展。2010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学员3200余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7000余份;组织科技下乡活动12次;先后选派55人到东营市技术学院、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进行脱产培训。同时围绕“春夏秋三季行动”工作要点,突出河蟹、海参两大主导品种,重点开展了池塘清整、苗种投放、河蟹大规格养殖技术、海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生产及规范用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广大养殖户的科技素质。继续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力度,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养殖生产过程中渔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六是加强监管,切实做好无公害健康水产品工作。2010年,垦利县配合省市完成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参、黄河口大闸蟹、贝类等多个品种进行了药残检查,共抽检样品62个,合格率为100%。共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12次,培训人员6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申报了渔业疫病防治站建设项目并获批复,项目建设资金120万元,主要是通过省政府采购实验仪器及监测车、采样车及渔业疫病防治平台建设,该项目的实施为全县渔业病害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对全县渔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