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烟台"十二五":建蓝色经济强市 谱发展新篇章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过去的五年,是烟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发展最好最快、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五年来,烟台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跨越了“两个千亿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先后突破了“两个百亿元”大关。经
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与磨练,烟台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
未来的五年,烟台站在新的历史新起点上,阔步向前:“十二五”期间努力建设蓝色经济强市、创新型活力城市、魅力文化之城、和谐幸福家园,共同谱写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跨入发展“第一方阵”
■精彩回放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过去的五年里,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两个千亿台阶———继2008年突破3000亿元后,2010年又突破4000亿元,预计达到4350亿元。由此,烟台跻身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前二十强,进入发展“第一方阵”,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方财政收入先后突破了“两个百亿元”大关,预计达到230多亿元。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每年实施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改善和保障了民生。
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和自身转型升级等多重考验面前,烟台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振奋。回顾过去五年非同寻常的发展历程,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市上下牢牢把握“昂扬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谋发展”的工作主基调,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为全市发展赢得了主动、抢占了先机。
面对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调整,烟台高起点实施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战略”,一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版块、新亮点正在形成;面对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政策机遇,我市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和“消费推动年”活动,一批事关全局、多年想干而未干的重大项目纷纷上马,实现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历史性突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市在行政审批、融资担保、鼓励出口、刺激消费、税费改革等方面先后出台了40多项帮扶政策,在抵御危机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积蓄了能量,迈出了突破发展的新步伐。
■激情展望
车轼代表:烟台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加压奋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对外开放成果丰硕。相信“十二五”期间,烟台乘着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东风,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必将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群众也必将从中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宋向阳委员:项目是发展的载体,项目的好坏决定了转型升级的成败。过去的五年里,烟台面对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政策机遇,积极对接项目和政策,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和“消费推动年”活动,新上了一批事关全局、多年想干而未干的重大项目。其中包括万华工业园、通用东岳汽车三期项目、宝钢精密钢管等重大战略性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发挥出巨大的拉动效应。这些大项目,必将成为烟台“十二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精彩回放
“十一五”期间,烟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各个领域“捷报频传”———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机械、电子、食品、黄金等传统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汽车、手机、电脑、船舶、葡萄酒等产品集群持续扩张,鸿富泰电子、南山集团、通用东岳汽车等一批骨干企业快速壮大。去年前11个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94.6亿元,全年可达1.1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突破万亿大关的市。与此同时,全市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完成省政府节能任务指标的地市。
旅游会展异军突起,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十一五”期间,烟台迎客1.3亿,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116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
旅游会展经济的风生水起,折射的是烟台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2007年初,我市启动实施服务业发展“双50工程”,重点发展5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和5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目前,商贸餐饮、旅游会展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现代物流、动漫、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崛起,服务业规模和层次实现了双提升。
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连续八年丰收,果品、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行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步伐加快,新增7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0.5亿元。
■激情展望
王书俐委员:未来五年,烟台应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构筑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为烟台“十二五”时期的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就工业而言,“十一五”期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大关的历史性突破,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相信,在继续加快“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调整优化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念指引下,烟台工业将继续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调转,初步形成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曲少军委员:“十二五”期间,烟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跨越发展,离不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烟台经济已经形成由“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基础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这些产业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烟台经济发展的当前优势是“海洋经济”、“港口经济”、“沿海产业带”,调整的路径是“自主创新”、“开放型市场”,调整的目标是“效益经济”、“循环经济”、“民生经济”,发挥已有优势和潜在优势,以结构调整和模式转变为基本路径,增强空间集聚,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通过“蓝色经济+民生经济”并举,走和谐发展之路,促进烟台从发达走向繁荣。
加快推进“三大战略”
■精彩回放
回顾过去五年,烟台走过了非同寻常的发展历程。面对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调整,我市高起点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战略”,一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板块、新亮点正在形成。
从蓝色经济区看,我市龙口湾、丁字湾、莱州湾等集中集约用海聚集区进入国家重点开发范围,总投资1320亿元的66个海洋重点产业项目启动建设。
从高端产业聚集区看,“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61项,169项获省级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10个,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与制药四大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集群,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7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96%。
从高效生态经济区看,莱州作为烟台的 “桥头堡”,进入了“3+1”板块,获得与滨州、东营、潍坊三个地级市相同的政策,在重点打造的“一带四点四区”中,被赋予龙头港位置并成为国家鼓励开发区域。
■激情展望
蒲晓峰代表:未来的烟台,应紧紧抓住“三大战略”机遇,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总抓手,努力建设蓝色经济强市,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同时推动莱州及周边区域升级发展,带动辐射全市生态型经济迈出新步伐,进一步发掘烟台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刘新贵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三大战略”的实施,为烟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抢抓机遇,加压奋进,烟台“十二五”必将更辉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