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5日公布的《山东省海岸带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万平口、薛家岛、双岛湖、套子湾、蓬莱阁、古贝壳堤等38个重点区域,将因为资源禀赋最优良、海岸带矛盾冲突最激烈,而受到相应规划管制要求。在这里,今后更多的空间将留给鸟类、鱼类和浮游生物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生态品质。 山东省拥有3200多公里海岸线,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6,海岸线生态和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独特。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海岸带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的岸线资源被无序开发,海水养殖、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海岸生态;一些地方的海岸防护林被砍伐掉开发房地产;一些海岸湿地被侵占,沿海重大项目及产业布局缺乏协调,致使海岸生态趋于恶化。对此,规划提出了山东海岸带的发展定位和保护政策。 打造中国阳光海岸带 规划提出,山东海岸带的发展定位为中国阳光海岸带,即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个山东半岛沿海城市为重点,面向全国和东北亚地区的阳光海岸带。其中包括滨海产业聚集带和对外开放带:以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工程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带和对外开放带。人口城镇聚集带:未来山东都市连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大的港口群带:黄海岸线以青岛港为核心、联合日照港群、烟台港群和威海港群组成以外贸为主、内外贸结合的港口集团,渤海岸线以龙口港为核心,联合潍坊港群、烟台部分港口及东营、滨州的港口,组成以内贸为主、内外贸结合的港口集团。黄金旅游带:以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为重点,以阳光、碧海和金沙滩为特色的阳光海岸旅游带。 划定禁止建设区 规划提出,将潮间带、沿海生态系统与生态敏感区、重要海岸带旅游及景观资源保护区、平均高潮位线以上100—300米的缓冲区、沿河50—100米的保护带等,划为禁止建设区。将平均高潮位线向陆100—300米划为海岸带建设退缩线,退缩线向海一侧为不可建设区,但对公共安全及服务必需的建筑物和必须临近海洋的项目不受此限。对河口、湿地、泻湖、海湾和动物栖息地,具有重大生态、环境、景观及休养价值的林地、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以及重要的文化遗迹或遗产进行严格保护。除海滨旅游、港口、与海洋相关的工业等项目外,其它项目不应临海布局;临海100米的海岸线为需要直接临水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经济活动进行储备;逐步清除海岸带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设施;保证公众无阻碍到达和使用公共海岸线。海岸带交通实行公交优先、铁路及海运优先、自行车和步行优先;与海岸线平行的过境干道和高速公路在距海岸线一定距离(原则上不小于2000米)布线建设;禁止在海滩、泻湖等地区修建新的过境干道或高速公路。产业协调政策。沿海地区在涉及钢铁、造船、造纸等滨海工业项目的选址、布局时,均应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协调。在保护海岸带自然环境、保持文化和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海滨旅游开发,不得毁坏海滩沙丘及植被等景观资源;审慎开发海滨旅游及景观资源,做好储备,防止超前、无序开发;尽量将旅游配套设施向内陆布局,减轻海滨环境压力。 城市建设彰显特色 在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上,规划提出,日照必须超越单一主城拓展的发展模式,为长期发展构筑“双城一区,轴向拓展”的带形城市空间模式,明确设立城市北部海滨旅游开发区,建设与日照海滨旅游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世界一流海滨旅游基地。 《山东省海岸带规划》的由来 9月25日省建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了《山东省海岸带规划》。这是省建设厅继公开发布《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后,又一次向社会公开发布重大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