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严格限制建设项目临海布局

来源:张海峰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6:00 

按照25日公布的《山东省海岸带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万平口、薛家岛、双岛湖、套子湾、蓬莱阁、古贝壳堤等38个重点区域,将因为资源禀赋最优良、海岸带矛盾冲突最激烈,而受到相应规划管制要求。在这里,今后更多的空间将留给鸟类、鱼类和浮游生物等,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生态品质。

山东省拥有3200多公里海岸线,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6,海岸线生态和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独特。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海岸带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的岸线资源被无序开发,海水养殖、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海岸生态;一些地方的海岸防护林被砍伐掉开发房地产;一些海岸湿地被侵占,沿海重大项目及产业布局缺乏协调,致使海岸生态趋于恶化。对此,规划提出了山东海岸带的发展定位和保护政策。

打造中国阳光海岸带

规划提出,山东海岸带的发展定位为中国阳光海岸带,即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个山东半岛沿海城市为重点,面向全国和东北亚地区的阳光海岸带。其中包括滨海产业聚集带和对外开放带:以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工程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带和对外开放带。人口城镇聚集带:未来山东都市连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大的港口群带:黄海岸线以青岛港为核心、联合日照港群、烟台港群和威海港群组成以外贸为主、内外贸结合的港口集团,渤海岸线以龙口港为核心,联合潍坊港群、烟台部分港口及东营、滨州的港口,组成以内贸为主、内外贸结合的港口集团。黄金旅游带:以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为重点,以阳光、碧海和金沙滩为特色的阳光海岸旅游带。

划定禁止建设区

规划提出,将潮间带、沿海生态系统与生态敏感区、重要海岸带旅游及景观资源保护区、平均高潮位线以上100—300米的缓冲区、沿河50—100米的保护带等,划为禁止建设区。将平均高潮位线向陆100—300米划为海岸带建设退缩线,退缩线向海一侧为不可建设区,但对公共安全及服务必需的建筑物和必须临近海洋的项目不受此限。对河口、湿地、泻湖、海湾和动物栖息地,具有重大生态、环境、景观及休养价值的林地、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以及重要的文化遗迹或遗产进行严格保护。除海滨旅游、港口、与海洋相关的工业等项目外,其它项目不应临海布局;临海100米的海岸线为需要直接临水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经济活动进行储备;逐步清除海岸带生态敏感区内的建筑设施;保证公众无阻碍到达和使用公共海岸线。海岸带交通实行公交优先、铁路及海运优先、自行车和步行优先;与海岸线平行的过境干道和高速公路在距海岸线一定距离(原则上不小于2000米)布线建设;禁止在海滩、泻湖等地区修建新的过境干道或高速公路。产业协调政策。沿海地区在涉及钢铁、造船、造纸等滨海工业项目的选址、布局时,均应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协调。在保护海岸带自然环境、保持文化和社会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海滨旅游开发,不得毁坏海滩沙丘及植被等景观资源;审慎开发海滨旅游及景观资源,做好储备,防止超前、无序开发;尽量将旅游配套设施向内陆布局,减轻海滨环境压力。

规划依照自然特征和资源条件,将全省海岸带划分为8个岸段、十二类管制空间,提出了相应的管制和引导要求,对各岸段的旅游及景观资源、生态及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进行科学引导。针对港口发展、沿海绿化、生态恢复三个重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一是划定19段233.6公里港口岸线,保证海上运输的发展需要;二是依托现状沿海防护林,构建以海岸带林地系统为基础的绿色海岸;三是黄河三角洲、北部沿海海水入侵区、采矿塌陷和景观破坏区、鲁北平原盐渍化地区、胶州湾生态退化区、半岛岸线蚀退区等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进行保护和治理。

城市建设彰显特色

在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上,规划提出,日照必须超越单一主城拓展的发展模式,为长期发展构筑“双城一区,轴向拓展”的带形城市空间模式,明确设立城市北部海滨旅游开发区,建设与日照海滨旅游资源禀赋相匹配的世界一流海滨旅游基地。

青岛构筑“一湾两翼三城四组团”大青岛城市发展构架,即以快速交通网、区域绿化和生态网络为支撑,以一湾(胶州湾城市圈),两翼(滨海沿线东西两翼),三城(青、黄、红三岛),四组团(鳌山、田横、胶南、琅琊)为主要空间布局特征的大青岛发展框架。

威海将制造业向文登方向拓展,旅游业向成山头和双岛湾方向拓展。中心城市规模扩大不再是以城市核心扩大为主而是以外延扩大,向文登、荣成发展延伸,向市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方向过渡,与此同时“做美做优”威海,凸显海滨旅游城市特色。

烟台拓展东西两翼,适度向南发展,构筑多组团、多核心的滨海带状组团城市。市区向西应加强与市域范围的联系,八角组团在发展八角深水港的同时,注意节约使用岸线和保护生态。市区向东应注重与威海在城市空间、交通网络、生态环境构筑方面保持协调。

潍坊整合滨海的“三北”地区,形成湿地生态带(一带)、滨海新区(一核)、湿地保护区和经济养殖区(两区)的格局,将其整体作为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发展基地,改善人居环境。

东营加强城市防潮工程建设,加强城市发展与东营港的协调。

滨州城市发展立足内陆,充实自身,避免盲目向海滨趋近造成城市负担,同时加强海岸带资源的保护力度。

《山东省海岸带规划》的由来

9月25日省建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了《山东省海岸带规划》。这是省建设厅继公开发布《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后,又一次向社会公开发布重大规划。

2003年我省提出编制山东半岛海岸带规划,列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专业规划之一,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编制任务,后确定将规划范围扩大为全省沿海地区。2005年5月,省政府组织召开《山东省海岸带规划》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山东省海岸带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以省为单元、以城乡建设空间管制为主编制的海岸带规划;该《规划》不仅对山东省海岸带的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全国其它同类规划具有示范性意义。《规划》经多次深化、完善,于2006年12月经省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讨论通过,2007年初正式批准实施,日前完成了规划成果的印制。

《规划》范围南起日照市,北至滨州市,包括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潍坊、东营和滨州七市的山东全省海岸带,规划海岸线总长3024公里,总面积约11400平方公里。(记者 张海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