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青岛海洋人才缺乏

来源:半岛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55:15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新战略,但人才问题却是一个旧问题,新战略的提出,让旧问题的解决愈加迫切。”111日,在南京路上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提到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专业性海洋人才的引进及培养问题,所长王清印认为,人才队伍建设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根本保证,但如何吸引高端专业性海洋人才来青工作,如何培养实用型的基础人才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8家,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 ,因此并不缺少有学历的海洋专业人才,而是缺乏到基层自主创业的实用型海洋技术人才,从而导致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难度较大。对此,专家建议,应该鼓励海洋高校及研究院所培养出的人才敢于走下去,深入到基层去创业,同时需要政策扶持“招商引智”,还包括调整海洋教育内部层次结构。

■现状多宝鱼养殖难聘大学生

“连续两年的大学生毕业招聘会我都曾试图招收大学毕业生来我们企业工作,但连续两年扑了空。”说这话的陈经理是即墨市田横岛一家多宝鱼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前几年新引进了鱼类养殖自动投饵、控温系统,想找个专业的大学生给他打点,但招了两年都没招到人,因为缺少掌握新技术的人才,他的新设备一直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不少前海养殖还多集中在“靠天吃饭”阶段,科技含量还比较低,主要原因就是人才难觅。“如果能有专家帮帮我们,相信产量肯定能提高。”即墨温泉镇海参养殖户钟先生说。

■原因不愿下基层科技难转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0多所,拥有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多,有15处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其中,青岛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28家,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有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17位,有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

“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青岛目前的人才支撑力还远远不够。”王清印介绍说,青岛有专门培养海洋研究人才的高等学校以及科研院所,因此并不缺少有学历的海洋专业人才。“但目前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去研究院所工作,但选择自己创业的很少。”王清印说,学历和创业能力并不能画上等号。

王清印介绍,目前还存在一个人才的“盲点”,不少县级市的涉海产业研究性人才急缺。“不少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根本不愿意到中小城市里去工作。”他说,这造成了目前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利用的一个弊端:许多持有高学历的人才宁愿呆在大城市的科技院所里埋头搞研究,也不愿意到有人才需求的涉海企业里,把海洋专业知识直接转化成生产力。

王清印指出,涉海人才的缺口,导致了岛城涉海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应该鼓励海洋高校及研究院所培养出的人才敢于走下去,深入到基层,尽快地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破解“招商引智”需政策扶持

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负责人,王清印坦言,几乎每年都会收到各种各样从中央传达到地方的人才培养计划及人才培养文件,“但这是一个长期性的规划,不可能一蹴而就。”王清印说。

人才的竞争其实一直很激烈。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北京到天津,青岛的人才竞争力并没有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经常见到的情况是,我用优惠的条件挖来了一个院士,另一个城市又抛出更优惠的条件把这个院士挖走。”王清印说,因此,对于稀缺的高端海洋技术人才来说,仅靠企业开出具有诱惑力的条件并不能解决招商引智问题。

那该如何把外地的高端专业性人才引进来?“在引进人才方面,省里启动了‘泰山学者’计划,上海市有‘东方学者’计划,浙江省有‘钱江学者’计划,青岛也该设立自己的人才引进计划,才能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王清印说。

■行动

建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

“高端的技术型人才需要从国内、国外引进,甚至需要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联合国外教育机构联手培养,而基础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则需要自己培养。”王清印说,这两类人才缺一不可。

而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在人才培养方面,岛城将把中国海洋大学建成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突出的世界一流综合类海洋大学;实施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计划,在青岛等沿海七市建设一批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同时,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研发水平,打造国家海洋科技综合性创新平台。此外,还包括建设青岛海洋教育科普基地,打造青岛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以及建成青岛东北亚海洋人才集聚和交流中心,成为全国重要的专业性海洋人才市场。

职校专业随“蓝色”而动

岛城的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也已开始将办学方向瞄准了“蓝色经济”。“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对我们学校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办学方向调整的机遇。”111日上午,青岛电子信息技术学校的成身宝校长说,为适应蓝色经济战略的需求,他们学校已经专门研究专业设置的调整,拟开设与海洋经济有关的专业门类,并就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研讨,研究现有专业与将来开设专业的交叉衔接点。

“半岛蓝色经济战略重新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办学的思路。”成身宝说。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岛城不少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均已经随“蓝色”而动,为“蓝色经济”培养人才成了岛城职业院校的自觉性行为。

董家口港将打造第四代深水大港

近日,记者从青岛市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了解到,目前进驻董家口港区的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建成后将至少形成1亿吨吞吐量,而在将来,董家口港区将以大宗散货、液体化工品及杂货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物资运输和临港产业开发的大型综合性港区,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记者从市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了解到,港区的定位不是进行货物装卸的中转站,而是树立大物流概念,以建设区域物流中心为载体,以大型原油、矿石、煤炭码头为节点,辅以大宗散货集散中心、保税物流园区、电子交易平台、期货交割库等综合服务功能,使港区成为联系海向大宗物资、能源和陆向产业集群基地的枢纽,将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机联系起来,聚集起大量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打造成为以干散货、液体化工为主的国家重要战略物资交易市场。目前,董家口港区正按照第四代港口的标准,向建设集现代码头业务、物流园区、保税园区、临港产业、期货交割、金融商务等于一体的国际物流中心迈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