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蓝色经济区前瞻:烟台将建国际金枪鱼集散地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国家发改委刚刚印发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把中国烟台金枪鱼交易中心打造成为国际性金枪鱼产品集散地”,颇为引人注意。对于金枪鱼的特点
营养及食用方法,中国老百姓还比较陌生。为什么要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着重提及金枪鱼,烟台又将因金枪鱼集散地获得什么?记者对此采访了海洋渔业方面的有关人士。
五大国际组织管理一条鱼
金枪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低纬度的开阔海域,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金枪鱼向来是全球范围内争夺最激烈的渔业资源之一。投资建设烟台金枪鱼交易中心的中鲁远洋食品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全球性金枪鱼资源管理,保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CCAT)、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等五大组织,通过限制区域内捕捞船舶数、确定并分配金枪鱼年度捕捞数量、限制船舶作业天数等方式实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然而金枪鱼鱼肉的血红蛋白极容易快速分解、氧化变成褐色而降低质量、失去价值,零下60度的超低温冷冻储藏成为目前大规模开发金枪鱼市场的关键。” 中鲁远洋副总经理张颖表示,国内大多数地区还没有零下60度的超低温冷库,我国金枪鱼大多运往日本卸货销售。
然而近年来,我国金枪鱼鱼获在日本接连遭遇贸易壁垒,在同质的情况下被强制性降价,每公斤交易价格比韩国等同质鱼低50-90日元,差价在10%左右,每年仅被压价造成的捕捞企业损失约2亿元以上,建设中国自己的超低温冷库迫在眉睫。
每吨金枪鱼价值高达5万
2009年,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在烟台开发区挂牌成立挂牌。作为我国唯一的金枪鱼交易中心,该中心总投资4.5 亿元,其拥有1万吨超低温冷库(-50℃至-70℃)、1 万吨低温冷库(-20℃至-30℃)、1 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同时,其超低温金枪鱼均温解冻技术,也填补了国内空白。经过1年多的时间,到交易中心卸货的渔船已经从初期的1、2艘发展为10艘以上。
开发区农海局渔业处处长王国强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已成为集冷藏、加工、批发、零售及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金枪鱼加工、销售基地。此次在国家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国际性金枪鱼产品集散地,将有力推动交易中心扩大规模并扩大市场规模。
“目前金枪鱼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及欧美等国家,现在交易中心正着手经营国内市场,实现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王国强说,“国内市场一旦打开,消费量将远大于日本、欧美市场,并将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在2011年日本的新年首场金枪鱼拍卖会上,一条优质蓝鳍金枪鱼拍卖出近40万美元高价,充分说明了金枪鱼巨大的经济价值。王国强表示,一吨普通原料金枪鱼的价格在每吨5万元左右,而深加工制成的鱼肉切片最高可以卖到每吨100万元。如果市场需求量能满足冷库满负荷运转,交易中心每年产值可达十几亿的产值。更为重要的是,金枪鱼产品集散地还有望推动烟台形成集捕捞、加工、储运、营销、消费的产业链,成为中国金枪鱼市场的“领头羊”,其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更是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