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昌: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1:56:4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14,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深入研究海洋经济发展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环境制约发展的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为谋求发展空间,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丰富、地域广袤的海洋,并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发展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可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第一,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管理制度。美国在1999年实施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成立了国家海洋经济计划国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协调《标准产业分类》代码及《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代码划分的海洋经济部门和产业,形成了“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计量体系”。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政府以及欧盟也发布了同样的报告。实际上,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在加强国家海洋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评估,从宏观上把握国家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

第二,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世界把海洋环境和资源看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本,纷纷开展了海洋价值研究,尤其是非市场价值的研究。

第三,重视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成为发展最快的海洋产业,欧洲始终是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先行者,第一个连接电网的海洋能源项目在葡萄牙和爱尔兰,2008年已经投入生产。当前普遍认为,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海洋产业发展中的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十二五”规划对海洋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新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1.964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53%,新增就业52万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我们务必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缺乏全局性的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区域间海洋产业同构、临港产业布局类似,存在重复建设的倾向。二是产业同构问题比较突出,区域间如造船、钢铁、原材料加工、重化工、电力工业等雷同;三是近岸海域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四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五是区域间的优势特色不突出,大多以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海洋高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较低。

海洋区位优势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山东发展海洋经济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陆海统筹。首先,陆海是一个经济整体,要做好陆海统筹文章,抓好陆海资源的整合利用,推动山东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第三,协调发展,努力促进海洋三次产业相互协调,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相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协调,海洋国内开发与国际合作相协调,努力把山东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

开发保护并重。开发利用海洋,更要管好海洋。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在海,希望在海。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推进城市经济、临海工业、海洋交通、滨海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都离不开海洋。要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实现集约、节约、科学用海。明确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不断提高海域和海岸线的集约化、科学化利用效率和水平。

发展海洋经济,更要保护海洋。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然给海洋造成巨大压力。近年来,山东省海洋开发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局部海域环境质量下降,海洋灾害频繁发生。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要以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双赢”为目标。一是树立保护意识,加大投入,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财力保障;二是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全省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三是建立沿海各级政府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切实推进重点海域,如莱州湾、胶州湾和黄河口等重点海域的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四是坚持海陆联动,依法从严查处陆源污染,加强入海排污口检查,坚决关停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染企业。

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海洋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以高新技术支撑、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和易于吸纳高素质劳动力等优势。首先,新兴海洋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优势突出,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布局中可抢得先机。第二,新兴海洋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节能环保的优势。第三,海洋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吸纳高素质的劳动力。要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

提高保障能力。发展海洋事业,促进海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是关键。从立法着手,以法管海;夯实海洋综合管理基础;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执法力度;推动海洋工程环评审批管理工作;提高海洋事故和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 (作者系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司长)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