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申遗 漳拟建“中国海洋文化博物馆”
您知道漳州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丝”唯一合法的始发港吗?很多人都不知道,而这,也是漳州“海丝”申遗面临的艰巨任务。昨日下午,漳州市召开专题学习会,学习政协关于《漳州参与申报“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建议》指出,漳州应在龙海市海澄镇择地建设一座“中国海洋文化博物馆”,并申办2012年“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这意味着,漳州将打出系列“组合拳”,以推动漳州参与申报“海丝”始发地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意义:漳州若成功就有两个世遗
为了推进漳州参与申遗,漳州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龙海、漳浦、平和、诏安等县(市)调研明清时期漳州港口对外贸易和古码头、海商遗迹、瓷窑遗迹以及海防遗址保护情况。同时,漳州市政协又组织人员赴江苏扬州、浙江宁波、广东汕头学习“海丝”申遗经验和考察从“南澳一号”沉船打捞出来的文物情况;到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了解清宫秘档有关漳州的资料。最后形成调研报告。
漳州市政协认为 “海丝”申遗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漳州增加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高城市海内外知名度,“漳州已拥有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海丝’申遗成功,将成为‘一山一海’的世界遗产地,这在全国地级市中是少有的”。此外,政协还认为展现月港辉煌历史,弘扬海商精神,能更好地推进“依港立市”发展战略,拓展漳州对外开放,有利于开发重大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漳州旅游产业。
实证 :日本长崎有“漳州寺” “南澳一号”有漳州瓷
“漳州海商在东西洋港口修建的许多佛寺,如马六甲青云亭、日本长崎最雄伟的唐人寺院‘漳州寺’等充分说明漳州月港在当时东西方海上商贸往来中的重要地位。”报告中说,月港一直是明朝中后期唯一合法的“海丝”始发港,进行的是环球贸易,也是当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它上承宋元时期泉州‘海丝’文化,下启清朝中后期的广州海丝,没有漳州,整个海丝链条就不完整”。报告列举了大量历史典籍记载来证明,如明朝编年体史书《明实录》有“闽人通番,皆自月港出”之说;在历史遗迹方面,《海澄县志》所载月港七座古码头遗址至今清晰可辨,有龙海晏海楼、云霄石矾塔等航标,还有龙海镇海卫城墙、漳浦六鳌营城墙等海防,有天一总局、林氏义庄、芗城岳口街牌坊等海商宅院、居民遗址,还有龙海九节礁清代水下文化遗址、隆教“白洋礁一号”宋代水下文化遗址。
报告还指出,“南澳一号”古沉船上打捞出10000多件瓷器中,漳州瓷为8000多件,学者断定该船由漳州月港驶出。在日本、英国等国家博物馆都有专柜陈列漳州瓷器,建于16世纪的葡萄牙桑托斯王宫天花板还嵌着漳州窑瓷盘,历史实物印证清楚。“西方海洋势力进入亚洲是利用了漳州海商网络,进而推动后来18世纪的欧洲物价革命,当时漳州海商占据国家商业贸易的引领地位有100多年之久。”一学者称。
建议:申遗经费入预算 建造海洋博物馆
在报告中,漳州市政协就如何推进漳州 “海丝”申遗工作提出了具体性的建议。建议呼吁尽快成立由漳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的“海丝”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该工作列入漳州市 “十二五”规划,“海丝”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建议从2011年开始把“海丝”申遗所需经费列入市级和有关县市区的财政年度预算,每年有所递增,直至申遗成功。
建议还希望搞好 “海丝”文化遗址保护规划,对天一总局、林氏义庄、龙海鸿渐番仔楼等实施保护和修缮,“有些遗址还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文物点,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情况堪忧”。建议称,希望学习泉州、上海、阳江市建设“海丝”经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龙海市海澄镇建设一座 “中国海洋文化博物馆”,“该馆是漳州‘海丝’申遗的必备硬件项目,应该列入龙海市‘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可申请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宣传方面,“建议以市政府名义积极向国家交通部中国航海日组委会申请举办2012年 ‘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建议在2009年召开漳州海商论坛基础上,于2011年召开第二届‘中国海商丝绸之路高峰论坛。今后该论坛可以每年或者每两年召开一次的方式持续下去,提升漳州在海外交通史的地位,为’海丝‘申遗创造有利条件”。
人物专访
李金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0年开始研究漳州月港,资深的海外交通史专家。著有《明代海外贸易史》。昨日下午,李金明在“海丝”专题学习会上作了《明朝中叶月港兴起及其在海外贸易史上的地位》的主题发言。
导报记者:为何会研究月港?月港的历史地位如何?
李金明:在研究海外交通史过程中,我发现漳州月港在全球贸易体系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由此开始关注月港。泉州刺桐港是在宋元时期,当时主要的贸易对象可以说主要在亚太地区,但是到了明朝中叶月港的贸易对象甚至包括西方殖民者,可以说那时候的月港做的是全球贸易。
导报记者:为何月港的名气不如刺桐港等,甚至被遗忘?
李金明:一者是在当时社会“士农工商”,商业被认为是不入流的;二者,当时的政府实行的是海禁政策,所以关于月港的历史记载,国内史料还不如国外史料来得多,史料很少,特别是在国内正史中只有只言片语,统计资料十分缺乏。我做研究参考的很多资料也是来自国外,有些甚至是用古英语写成的。
此外,月港的地理位置也不佳,是个小港,出海口在厦门,且开禁后兴起的时间很短,前后仅为60多年,当然当地政府重视也不够。清初厦门港兴起后,人们也淡忘了月港。在整个研究中,史料少,研究的人也少。反倒是国外档案记载详细,故变成很多外国学者到漳州找月港。
导报记者:漳州应该如何推进“海丝”申遗?
李金明:首先要加强宣传,为什么大家都忘了月港?为什么人家把你忘掉?这是因为你讲得少,你讲得多了,扩大宣传,自然记得住的人就多了。要和其他城市积极捆绑起来进行“海丝”申遗,还要加强文化遗址的保护,要想方设法把遗址保护起来。
导报记者:如何协调好与其他城市的关系?
李金明:有些城市当然会希望自己申请到就好,但是“海丝”申遗是一个整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是以整体受理的,还要跟国外一些城市联合起来申请,所以与国外的城市要协调好一起申请。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