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10年12月,印度和中国大陆的制造业产出增速放缓,韩国和台湾增速加快,这缩小了亚洲的很多发展中经济体同该地区的新兴经济巨头之间在制造业活动方面的差距。
根据汇丰银行与马基特经济研究公司1月3日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印度该项指数由2010年11月的58.4略降到12月的56.7,但以历史标准来看依然处于高位。而韩国的制造业在出口复苏的推动下正迅速增长,其12月的出口增长是17个月以来最快的,增加的出口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
韩国的PMI由11月的50.2提升到12月的53.9,台湾的PMI达到54.7,较11月的51.7连续上升。
汇丰上周公布的中国和日本12月PMI数据显示,中国增长仍然强劲,但增速较11月份稍有放缓,而日本制造业产出的萎缩速度是3个月以来最慢的。
此前,中国和印度表现出了加速发展、与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差距拉大的迹象,这两个国家的制造业11月增长强劲,而其他经济体的数据则较为疲软或没有起伏。
韩国和台湾的制造业恢复增长,再加上印度和中国大陆持续增长以及其他一些经济活动加速的迹象,这些因素将增加人们对于通胀可能将在该地区迅速加剧的担忧。
研究印度经济的汇丰银行驻新加坡首席经济学家利夫·埃斯克森说,来自新德里的数据表明,印度储备银行将更快而不是在晚些时候再次加息。他说:“(印度的)PMI数据表明该国经济仍在高速增长,但这与令人舒适的通胀水平正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
印度尼西亚今天称其2010年12月的总体通胀率为6.96%,远高于预期,较11月的6.7%也有很大提高。
新加坡2011年1月3日确认,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继2010年第三季度缩减了18.9%之后,在第四季度的增长年率达到12.5%,这使得该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14.7%这一创纪录的水平。这是表明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强劲的又一个信号。
新加坡政府称其2010年的增长很可能是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的,但2011年会回到4%—6%的更正常水平。多数经济学家目前预测新加坡的增长率会接近上述范围的最大值,该国在亚洲地区经常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野村公司驻香港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萨巴拉曼说,不断上涨的能源和粮食价格意味着通胀水平在印度或中国不太可能很快下降。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