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06年到2010年是极不平常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文登市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建设经济文化强市为目标,深入实施“三二一”工作思路,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孙建琴是南海新区东里岛村村民,出国务工多年的她今年第一次回乡。提及回乡后的所见所闻,她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变”字。
孙建琴告诉记者,她在外面呆了几年,回家看看现在家里变化真是大。现在路也好走了,环境也美化了,跟记忆中那片盐碱荒滩还有坑坑洼洼的土路旧村一点也联系不上。
东里岛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文登市委、市政府开发南海的战略决策。为使设施更加完善、配套更加到位、承载能力更加强劲,几年来,南海新区共投入40多亿元打造路网、水、电、暖、气、排水、排污、通讯等“十通一平”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为产业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南海管委市场化运作办公室主任赵明介绍,“南海大发展,基础须先行”。这个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于南海开发过程中。在开发之初,南海人就着眼长远,高端规划,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之本。仅2010年一年,他们就投入1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大发展的平台扎实筑就,大跨越的机遇应期而至。南海新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助推南海新区从昔日的盐碱荒滩向产业新城悄然嬗变,从而大步跨入大规模产业集聚的全新阶段,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投资额度大、市场前景好的好项目、大项目相继落户。围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南海新区把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引领高端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南海管委经济发展局局长王建伟介绍,发展蓝色经济必须统筹经济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他们在项目引进中将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拒之门外,在将目光盯准了高质量、高效益项目的同时,大力引进低能耗、低污染的好项目、大项目。
南海新区开发建设的三年间,临港产业区内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43个,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5个,其中国内外500强企业5家、上市公司9家,开工厂房面积140多万平方米。以中国大唐风电、韩国现代重工为龙头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以瑞林药业、南海医药园为核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以宝钢物流、首钢物流、浩宇物流为龙头的临港物流业等五大产业园区并驾齐驱,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此同时,着眼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南海新区致力打造科教创新基地,大学科教城、云计算科技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文登分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文登分中心的落地,为蓝色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证。
在高点定位规划的临港产业区和旅游度假区寻求“两区联动、产业互补、协调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南海新区坚持经济生态统筹推进、景观打造与生态保护和谐统一的原则,加快构建集旅游、商业、居住为一体并极具国际水准的滨海度假养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南海新区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开发商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目前,旅游度假区已引进旅游商住项目34个,开工建设面积188万平方米,2010年新开工项目达到123万平方米。昔日盐碱荒滩已成为功能齐全、发展前景广阔的投资热土,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蓝色”产业新城和文登副中心城区正强势崛起。
未来五年,文登南海新区将继续秉承“产业与旅游并举,工业与养生兼顾”的发展思路,以“十二五”规划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崭新契机,创新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强力突破,将文登南海新区打造成为环黄渤海经济圈乃至整个中国海岸线上最具成长性的发展板块和强势增长极。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