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单一模式 烟台海洋港口与陆地全面发展

来源:孙宏弢   发布时间:2015-05-21 03:56:20 
在蓬莱中柏京鲁造船厂,土建挖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个10万吨的干船坞还未竣工,1艘5800吨油轮已经投入建造之中。“我们已经收到了12艘船价值4.3亿美元的订单,为了赶进度,不得不一边建厂一边造船。”船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红火的烟台造船业,是烟台市海洋经济崛起的表现之一。市委书记孙永春说:“海洋经济是一个大概念,其意义绝不仅仅在海洋本身。”

“1+3+5”是烟台画出的海洋经济蓝图,其内涵是突出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机械制造业三大海洋支柱产业,培植发展海洋生物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矿产、海洋能源和海洋服务业五大海洋新兴产业。烟台的海洋经济思路越来越清晰:突破“海”的范畴,统筹海洋、港口与陆地,实施 “全流域”治理。

烟台市今年3月专门成立了海洋经济推进工作委员会,并在政策配套、编制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他们把沿海和腹地的发展纳入一盘棋,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海洋产业、港口产业和临港产业等。莱州、海阳、蓬莱等重点发展港口经济,长岛巩固海产品养殖,莱阳、牟平则发展临港经济。同时对港口资源进行整合,西港区形成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港区,芝罘湾港区成为集装箱专用码头和滚装码头,龙口港区成为粮食矿产和液体化工中转基地。

烟台对海洋认识上的另一大突破,便是从“耕海牧渔”的发展思维走向“高新精尖”的立体化、现代化海洋思维:一方面,他们改变了海洋经济就是海洋农业的思维,把工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都纳入到海洋经济发展的盘子里。上半年,临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8.1亿元,增长36.4%;滨海旅游实现收入81.28亿元,同比增长28.8%;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1.1亿元。另一方面,改变原来海洋捕捞和养殖业粗放的发展方式,摸索出一条精养、远捕、深加工、高科技的发展模式。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