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鱼"大闹佛罗里达是否该杀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59:03 

日前各大网站报道,在美国佛罗里达附近海域珊瑚礁中,出现了一种名为“狮子鱼”的凶猛食肉鱼。最近入侵对在那里土生土长的海洋生物构成了严重威胁。因狮子鱼在佛罗里达附近缺乏天敌,当地环境保护机构开始呼吁人们将其吃掉,以保护海洋生态平衡。

为了鼓励人们多吃狮子鱼,佛罗里达海洋保护机构专门编写了一本配有45个菜谱的“狮子鱼烹饪指南”。据称,这种鱼“味道很好,肉质细嫩多汁,而且加工方法简单”。书中还写道,易于捕捉和烹调的“狮子鱼”将成为广受加勒比海沿岸居民喜爱的“美味”。

狮子鱼原产南太平洋、印度洋和红海水域。它们以其他小鱼、虾类和螃蟹为食,而且胃口巨大,是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杀手”。1992年,“安德鲁”飓风摧毁了佛罗里达一座水族馆,造成至少6条狮子鱼逃入临近海域,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泛滥成灾。

佛罗里达海洋保护机构称,狮子鱼味道与河豚类似,但却不像后者那样容易让食客中毒。据悉,狮子鱼的毒素只存在于“脊椎”(鱼刺)内,而且普通加热烹调方式就可以完全将其破坏掉。如果在宰杀时将鱼刺剃掉,就更不用担心是否会中毒的问题了。

目前,还不清楚长相凶恶的狮子鱼何时能走上迈阿密的餐厅成为游客喜爱的美味。不过,在巴哈马、多米尼加和墨西哥的餐馆早就将狮子鱼列为“必吃的土特产”了。据称,上网订购《狮子鱼烹调指南》的用户正在不断增加。

狮子鱼

鲉形目(Scorpaeniformes)圆鳍鱼科(Cyclopteridae,有时另行独立为狮子鱼科〔Liparidae)115种海生鱼类的统称。体型小,最大约30公分(12)长。体长形,柔软,蝌蚪状;皮肤松弛,无鳞,而有时具小刺。背鳍长,腹鳍于头下,形成吸盘,用以吸附海底。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南北极冷水区。有些种,如北大西洋的狮子鱼(Liparis liparis),生活于沿岸,另些,头肛狮子鱼属(Careproctus)的粉红色种类栖居于深海。

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肉食性,可喂以动物性饵料以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度,海水比重1.022,水量300公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31公分。

狮子鱼总让我联想到好莱坞电影里那些蛇蝎美人:美,而且毒辣。

但无论是美艳的外形还是带毒的刺,这些对于狮子鱼来说,都不过是自然选择中获得的生存方式与手段,而非攻城掠寨之利器。

如果没有遇到威胁、遭受攻击,狮子鱼很乐意在海里悠闲地过它仪态万千的“贵妇”生活。当充分了解它的生存方式后,我们或许会觉得狮子鱼的剧毒也是可以被谅解的,毕竟它如此之美。在如此华丽的生物面前,一场圣诞烟花的魅力,也不过如此。

会游泳的蝴蝶

狮子鱼(Lionfish)是近年来很流行的海洋观赏鱼类,它的胸鳍和背鳍长着长长的鳍条和刺棘,形状酷似古人穿的蓑衣,故又被人称为蓑鲉。这些鳍条和刺棘看起来就像是京剧演员背后插着的护旗,一幅威风凛凛的样子,在阳光下看起来非常亮丽而多彩。它们时常拖着宽大的胸鳍和长长的背鳍在海中悠闲的游弋,悠游自在,完全不惧怕水中的威胁。就像一只自由飞舞在珊瑚丛中的花蝴蝶。

狮子鱼因为外貌酷似火鸡也被叫做“火鸡鱼”,所以当有人提到火鸡鱼时,不要疑惑,他就是在说狮子鱼。狮子鱼胸鳍的鳍条一般是愈合不分离的,而也有一些种类的狮子鱼鳍条却一根根地分开,如烟火一样绽放,这种狮子鱼又被称为“火焰鱼”。狮子鱼与它的同类石狗公一样都具有剧毒的刺棘,但是与石狗公采用拟态伪装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狮子鱼体色鲜艳,花枝招展,在海中时刻展示着它一身艳丽的舞裙,毫无顾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