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洋与渔业十件大事

来源: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1:59:39 

一、“十一五”期间全省海洋与渔业发展获得新突破。年内,全省“十一五”海洋与渔业发展各项指标全面实现。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长17.4%2006年以来,我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稳居全国第2位。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海洋主导产业优势增强。全省坚持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理念,现代渔业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水产品产量达788万吨,年均增长约3.5%;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340亿元,年均增长约12.7%;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捕捞产量连续多年零增长,十大渔业品牌产量、产值连年大幅度提升,产值占全省渔业养殖业的比重达47%以上。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效果显著,五年来,全省回捕海洋增殖资源24.2万吨,产值66.7亿元,综合投入产出比达到1:16.5,一些品种资源量得到有效恢复。

二、山东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7月,国务院将山东等三省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我省海洋经济首次纳入国家区域性综合开发战略规划。按照要求,我省制订并上报了《全国海洋经济试点省方案》。未来两年,我省将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海洋科技与教育事业发展、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服务能力建设与区域海洋综合管理、规划跟踪与政策实施评价体系建设等六大领域展开先试先行,力争建成全国海洋经济率先发展区、海洋高新产业密集区、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区、海洋生态环保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宜居区以及海陆关系协调发展区。

三、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建议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形成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海洋经济首次纳入全省重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重点更加明确。12月,中共山东省委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要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载体,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规划建议,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坚持发展与保护、利用与储备并重,集中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等资源;加强海洋生态建设,规划建设海洋与渔业保护区,搞好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以陆上污染源控制和海洋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开展流域和海洋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建议,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发展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监测与管理、大洋勘探与开发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重点发展水产养殖、渔业增殖、远洋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休闲渔业,推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等系列工程,建设国家耕海牧渔示范区。规划建议实施科教兴海战略。

四、山东省集中集约用海取得重大进展。5月,龙口湾高端产业聚集区35平方公里人工岛群建设用海规划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复,这是目前我国获准批复的最大人工岛群规划,标志着我省实现了用海方式的重大转变。全省“910小” 区域用海规划全面推进,潍坊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等5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经省政府审核同意,报送国家海洋局审批。与此同时,全省了开展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和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实施的相关规划编制完成。

五、山东省政府出台《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818,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其中《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提出了生产贡献、产业贡献、营养贡献和生态贡献四大发展新目标。未来5年,全省渔业发展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体系,优化经营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管理能力,全面实施十大渔业基础工程,大力推进十大渔业品牌建设。

六、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管理。612,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与省财政厅联合颁布《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省出台的全国首个海洋生态赔偿补偿办法,也是我国第一部海洋生态补偿方面的制度规定。《办法》规定在本省管辖海域内,海洋污染事故、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等行为导致海洋生态损害的,以及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倾废等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改变的,应当缴纳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海洋生态损害赔偿费和损失补偿费金额,按照《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评估确定。

七、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加强海洋管理与发展现代渔业情况的报告。海洋管理和渔业发展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十九次会议,专门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加强海洋管理和发展现代渔业工作情况的报告。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受省政府委托,报告了我省加强海洋管理和发展现代渔业工作情况。省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全省海洋管理和现代渔业工作,对报告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对海洋、渔业和渔民的认识,积极探索我省海洋与渔业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大力推进渔业基本建设和加强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等5项意见和建议给与支持。

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抗灾救灾中心暨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式启用。926 新建成的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抗灾救灾中心暨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于20071218正式开工,200812月主体封顶验收,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后,该中心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将大大增强我省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抗灾、救灾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水产品质量检测和病灾防治水平,促进全省海洋与渔业发展。

九、全省展开渔业基本情况调查。10月,省政府发出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渔业基本情况调查。开展渔情调查是一次重大省情调查,将全面摸清全省渔业基础生产条件,综合分析评价渔业发展现状,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按照要求,渔情调查从2010111开始,到2011531结束。调查范围涉及渔业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休闲等一、二、三产业;调查对象包括所有进行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村、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

十、山东省发生40年来最严重海水冰冻灾害。1月,我省沿海地区出现了 1967 年以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冰情。此次海冰灾害范围广、冰层厚、持续时间长,对海上生产、交通运输和渔业安全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渔业受灾人口达9.5万人,受灾面积14多万公顷,损失水产品20余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灾情发生后,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迅速行动,密切监视,采取得力措施组织抗灾救灾,保障了渔业群众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影响。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