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场”:滨州最“给力”的关键词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站在岁末年终的时间节点上,盘点2010年,可以发现,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全球的目光开始关注着这片充满活力的年轻土地。而滨州作为黄三角区域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全市上下抢抓重大机遇,嘹亮叫响了黄三角开发建设“主战场”的口号,成为滨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给力”的关键词。
借水好行舟 融入大海洋
翻开日历,从我市今年举行的一系列活动中不难发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海内外众多投资机构、投资商对黄三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投资热情高涨。我市乘势而上,借势而为,高强度、快节奏,争取项目,吸引投资,借助“投资”这一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助推 “主战场”形成开发建设热潮。
10月18日,全市范围内第一个成功引进的综合性园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洛矶山科技创业园隆重举行奠基仪式。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吸收38家以上的科技型、低碳节能型、创新型及研发型企业入驻,引进的投资额将超过29亿元。
12月25日,记者见到了刚刚从北海经济开发区赶回来的滨州福建商会会长江文章,他是这个项目的直接引进人。江文章从去年起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有时一星期要接待数批从福建来考察的客商。不足半小时的采访,他至少接了十个电话。他告诉记者,“闽商今年对滨州产生了格外浓厚的兴趣,除去滨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上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今年5月份,江文章带着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复印件找到了厦门泉州商会创会会长、洛矶山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永平。郭永平此前对滨州的了解是一片空白,根本不知其在中国地图的哪个方位。江文章对着国家《规划》和滨州的优惠政策一一向他讲解。郭永平凭直觉感到这个地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于是当场决定到滨州考察。7月份,郭永平来到滨州,用“震憾”二字来形容当时他的心情一点不为过。郭永平没想到,名不见经传的滨州城市规划竟是这样的大手笔,没想到此处蕴藏的商机竟是这样的无限。9月8日,在厦门国际投洽会期间,洛矶山石油集团同滨州市北海新区签订了洛矶山科技创业园项目。同时,该公司还同滨城区政府签订了建设10万吨高档润滑油滨州生产基地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厦门洛矶山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将通过滨州生产基地的建设,形成以华北、东南、西南三个生产基地为核心,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为支持的战略布局。
滨州福建商会的人士用了“进展火速”这个词来描述福建客商来滨投资的进度。厦门泉州商会会长苏福伦,这个全年有300天在外面行走的福建名人来到滨州后,深深地被滨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热忱打动,当即承诺“投资百亿兴建滨州”。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实施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积极开展招商推介,主动寻求与各级金融机构、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先后组织了北京、香港、重庆、欧洲等8次大型经贸洽谈活动,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共达成签约合作项目143个,涉及金额1965亿元。北京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说明会,推出100个重大项目,投资额1260多亿元,现场签约项目20个,资金额400多亿元。今年1—10月份,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53.5亿元,其中外资2.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8倍。与此同时,滨州与欧美同学会等10家国内外留学生组织和博士后管理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与省开发行等九家金融机构签订了《银团贷款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光大国际、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山东高速集团、省农业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等达成了合作协议共识。近期,市政府又与长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滨州陆上和海上风电资源。滨化、齐星、鲁丰三家企业先后上市,融资32亿元。目前,滨州上市企业11家,实现融资133亿元,其中境外上市融资80.73亿元,居全省第2位。
上下形成“一盘棋”,争当黄三角开发建设先锋军
今年以来,我市紧锣密鼓展开了一系列“紧急”行动,围绕黄三角开发建设大战略,率先在全省召开动员大会,并及时做出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科学谋划了“123456”的总体布局,在产业集聚、城市辐射、园区带动、重点支撑等方面与国家《规划》进行了细化衔接。在深入研究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对全市发展目标进行了论证。组织编制了《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各县区规划和31个专项规划。整合原有的市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办公室、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成立了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市委、市政府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列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督促、引导各县区狠抓工作推进落实。
为强化重大机遇意识,渲染“主战场”氛围,吹响进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号角,我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我们怎么干”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启动了万名干部培训工程,邀请高层专家、学者进行宣讲,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抢抓机遇,创新实干,掀起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新高潮。
实施重点突破,干出“主战场”气势
滨州临港产业区是国家《规划》中确定的“四点”、“四区”、“一带”总体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滨州临港产业区建设,我市迅速抽调精兵强将正式组建了北海新区管委会,拉开了起步区建设的帷幕。9月29日,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目前,作为“黄三角”开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正在加速建设“黄三角”开放先行区、海洋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示范区。
为打破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这一“瓶颈”,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新突破。总投资11.6亿元、长58公里的疏港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贯通了陆海相连的交通大动脉,德龙烟铁路滨州段在全省率先开工建设,滨德高速公路滨州段已累计完成投资计划的50%,滨州港被纳入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11公里引堤续建工程基本完成,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项目、防波堤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6亿元;海港港区21.5公里防波堤工程实现批复立项。
12月13日,“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据悉,此次全国共有27个园区通过审批,山东省惟滨州一家上榜。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大潮风起云涌、地域竞争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国字号”农业科技园区落户滨州,各类生产要素聚集滨州,不仅标志着我市在黄河三角洲区域加快崛起迈出关键性的一步,更意味着滨州在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正在实现不断提升。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