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大青岛城市格局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实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由“量”的发展转到“量”“质”并重,提高交通行业科技含量,优先发展土地、能源消耗少的交通方式,挖掘现有交通运输领域中的节能潜力,重点抓好各种交通方式基础设施、保障系统建设,形成对外交通顺畅、内部衔接合理的现代化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空港骨架。
同时,构筑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科技先进、多种运输方式和谐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半岛城市群“三小时经济圈”,基本确立我国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航空枢纽地位,为构筑大青岛城市格局,为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
建成“海陆空”现代化交通体系
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公路方面将加快建设即平线、青龙线(青岛段)、青兰线(青岛段)、威乌线(新河至滨州段)、威乌线(威青支线青岛段)、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等高速公路,完善我市“三横三纵一环”公路主干线体系;继续加大农村公路的投入,全面实现行政村通油路。
港口将重点建设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前湾南岸集装箱码头工程、原油码头三期工程、海上溢油应急中心工程等;加快四方、董家口、鳌山等新港区开发建设,加强与烟台港、日照港的联系合作,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机场将尽快建设完成飞行区改造工程,将飞行区等级提升为4E级,完成国际航站楼工程,推进货运区改造和维修中心项目建设。
同时,铁路将加快建设胶济四线、黄日铁路、半岛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增加铁路密度,优化路网结构;尽快建成火车站改造工程,推进铁路新客站建设。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推进规划编制和项目报批。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市还将大力构建智能交通体系,建立交通信息交互中心,建设城市公交智能信息系统、道路交通指挥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长途客运智能营运系统、港航信息系统、物流智能化系统等。 (记者 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