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数字看成就】
■“两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已建成投产项目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逾45亿元。
■交通——到“十一五”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预计达6743公里,港口吞吐量预计达4500万吨,开通4对图定旅客列车,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80万人次。
■能源——11个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规模达42万千瓦;核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快速推进。
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引得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项目纷纷入驻;现代立体交通网不仅大大压缩了时空距离,更成为推动威海加速崛起的“经济新动脉”;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输入强大的动能……“十一五”期间,不断夯实的基础设施成为威海大发展的坚实支撑。
“两区”构筑产业集聚高地
面对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大机遇,威海这座因海而生、凭海而兴的城市,未来的话语权在哪里?在一体化大威海格局中,威海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路径,找准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布局,着力把“两区”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新平台。
放眼蔚蓝海岸,黄海造船、新船重工、西霞口船业等一批新上造修船项目加快推进,整船制造主要产品已涵盖散装船、多用途船、汽车运输船、海洋工程船、油轮、化学品船等13大类40多个品种,济钢启跃船材、荣川港机、隆圣船用自动化设备等一批船舶配套龙头不断壮大,配套产品涉及船壳、焊接材料、小型舾装件、风机、防火门、舱盖口等十几个品种。与此同时,传统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升级,港口建设促带现代物流业加快布局发展,低端旅游向高端休闲度假游转型,新能源产业与设备制造业互促发展,现代石化产业基地抓紧谋划对接。
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促进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聚集化为目标,高端产业聚集区蓄势发力。威高集团以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园区、三角集团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园区、华东数控集团重型数控机床工业园区、以新北洋特种打印机研发制造基地为主体的IT产业园区已部分投产,山东新船重工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黄海造船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东安黑豹和天润曲轴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等,引得新项目纷至沓来。目前,高端产业聚集区已建成投产项目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逾45亿元,利税逾5亿元,利润逾3.5亿元。
“两区”建设正推动着威海的生产力不断优化布局,负载着威海加速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提升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立体交通搭建“赶超跑道”
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机场开放、港口扩建,5年间,一个功能日益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威海大地上加速勾勒。
2007年12月22日,威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威海没有境内高速公路的状况成为历史。2009年10月15日,长会口大桥建成通车,一举结束了荣成虎山镇至文登泽库镇互通需绕行50多公里、耗费1个多小时的历史。目前,烟海高速公路乳山段工程,荣乌高速荣成至文登段已做好开工准备……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743公里,比“十五”末增加369.1公里。
2010年8月6日,5.5万吨货轮“雷神进取者”号满载着化肥抵达威海港新港区三四期码头。10月14日,满载6.5万吨铝矾土的大型货轮“五星银河”号顺利靠泊威海港新港区三四期码头……历经4年多建设的威海港新港区三四期码头工程投产运营,彻底改写了威海港没有大型深水泊位、不能停靠3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历史。
12月21日起,根据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协定》及其议定书,威海港、龙眼港、石岛港与山东其它3个口岸在全国率先尝鲜陆海联运。高扬“兴港强市”的大旗,威海万吨级泊位由“十五”末的16个增加到现在的26个,预计今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可达45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6万标箱,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04%、120%。
桃威铁路开办全国客货运直通运输和军运、专运、集装箱运输业务,客运开行了威海至济南2对、至北京1对、至汉口1对共计4对图定旅客列车。12月18日,连接威海与青岛、烟台之间的城际轻轨项目开工,地理概念上的青烟威1小时经济圈就此呼之欲出,不久的将来,威海提速发展的通道将更加快捷。
威海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沈阳、哈尔滨、济南、太原、大连等9条国内航线,发展了首尔、釜山和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等3条国际航线,飞往韩国的航班达每周17班,飞行架次由原来的每周几个发展到现在的每周240个,2010年12月15日,年吞吐量首次突破80万人次。
能源产业实现“动能突破”
蔚蓝海岸上,一排排白色风机犹如巨人般昂然挺立。风机顶部,三只长长的叶片迎风旋转,那是“巨人”的“捕风利器”。“利器”下,海风被源源不断地转化成清洁能源。
随着华能中电紧锣密鼓地在威海海岸线抢点布局,国内电力巨头纷至沓来。目前,华能中电一二期、歌美飒文登风电、华润经区风电等11个风电项目已经建成并网发电,并网规模达到42万千瓦。国电文登宋村、工业新区man山,国华四五期和华能乳山二三期等6个风电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部分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十一五”期间,威海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为核心,以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新能源、清洁能源发展为主体,以大电源工程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重大电源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工程一期,厂区“五通一平”和核岛负挖等业已完成,设备订购全面展开;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示范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已有序展开。
三角集团3兆瓦光伏示范电站项目、威海蓝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1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和文登南海1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获得省发改委立项批复并入选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
恒大化工集团规划装机280千瓦的高产奶牛繁育中心沼气发电实验示范项目,目前已建成装机120千瓦。投资2.6亿元的国能文登生物发电项目,将在葛家镇建设一座秸秆发电站,规划装机3万千瓦,正在开展报批前的准备工作。
承担平衡电网功能的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研报告已经编制完成并于11月13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有望于2012年底前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
2009年12月,500千伏昆嵛站提前一年升压成功,威海电网的供电能力、可靠性实现质的飞跃。进入2010年,威海供电公司又超前储备了220千伏正棋、文登、杜家、港区等一批输变电项目,开工建设了220千伏银滩、110千伏man山输变电工程等,建成投运了220千伏泽头和35千伏九龙输变电工程……“十一五”期间,威海电网投资总额达24.8亿元,目前全市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3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165公里,坚强的电网为威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