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建设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2:07:1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东营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发区抓住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及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双重机遇,按照“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目标定位,迅速拉开大开放、大开发新格局,努力在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担当重任,谱写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一、突出“三新”目标定位,统一思想认识

()深刻认识“三新”的内涵。一是“新园区”体现了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必然要求。开发区要在高端产业聚集上率先突破,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率先转型,努力实现高效与生态的有机统一。二是“新城区”体现了开发区发展的内在规律。新城区是开发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态,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新景区”体现了打造最优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总之,“三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新园区是新城区建设的载体和基础,新城区是新园区建设的定位和目标,新景区是新城区建设的理念和要求,必须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切实明确“三新”的定位。通过“三新”建设,促进产业和生产要素集聚,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功能,打造一个功能特色突出、发展环境优美、创业创新宜居的区域性产业服务中心,实现开发区由投资拉动型向科技创新型的转变,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服务型经济的拓展,由工业聚集区向现代化新城区的提升,增强开发区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力争到2012年,将开发区打造成高端产业引领、生态特色突出、具备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转变发展方式试验区和中心城新城区,建成黄河三角洲区域性产业服务中心。

()高水平推进“三新”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面向全球聘请顶尖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各项规划,形成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体系。积极做好市场化运作和经营城市的文章,成立土地整理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采用BTBOT、代建制等多种方式,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亮点工程,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新的开发模式,引进有实力、运作水平高的大企业集团,对重大项目实行整体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和新型工业组团。把发展总部经济摆上重要位置,制定配套政策,吸引市内外企业集团到开发区设立总部,培育以信息、科技、教育为先导的“第四产业”。

二、突出高效生态特色,打造高端产业新园区

()集中发展高端产业。按照科学规划、集聚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规划建设科技公园、滨海新材料园、石油装备产业园、生态工业园、高新技术走廊等产业园区,集中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压延及深加工、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六大产业集群和一个产业链。依托8英寸大规模集成电路、科达功率半导体、泰克拓普LED电视模组等重点项目,引进设计、封装、测试等上下游项目,建设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园。加快汽车配件产业园建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轻型车生产基地。重点培育风电产业链条和光伏产业链条,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升,打造全国知名的石油装备制造和研发服务基地。按照产业链重点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把滨海新材料园打造成循环经济园区。有色金属压延及深加工产业向下游深加工项目延伸,建设拆解园和铜加工园,打造黄河三角洲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加快高速列车火车轮、高速列车制动片、铁路接触线等项目实施,建设动车组装备产业园。力争到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压延及深加工五大产业过百亿元。

()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深入实施骨干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梯次升级企业三个扶持计划,支持油田存续企业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群。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引导企业搞好战略策划,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战略合作,形成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理念的新局面,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设立出口奖励资金、市场开拓和出口信用保险补贴专项资金,培植一批外贸骨干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支持企业上市运作,培育一批后备上市资源。力争到 2012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0家,4家企业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

()积极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以绿色增长为目标,以产业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为重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循环经济项目,完善循环经济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严格节能评估审核,积极推行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推进清洁生产和科技节能降耗工作,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低碳建筑示范,实施既有建筑墙体节能改造,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推广应用LED、地源热泵、电动公交车等新产品。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严格项目审查和筛选,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区,对重点企业实施在线监控,搞好污染防治。三是集约利用土地。建立完善入区项目供地指标体系,严格项目评估和审核,鼓励建设多层厂房,确保项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率达到国家级开发区水平。

三、突出生产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创业新城区

结合中心城东扩战略部署,规划建设八个不同功能和产业为主的组团,构建起现代化新城区的框架。一是综合服务组团。主要承载商务办公、金融商贸、酒店公寓、信息研发、文体娱乐、会议咨询、教育培训等功能。重点推进科技公园开发建设,建设CBD商务中心区、科技研发区和IED区域高端知本服务中心三个功能区。二是生活服务组团。主要发展生活服务业,限制工业布局,实施“退二进三”,盘活被调整的工业用地。三是高新产业集聚发展组团。主要布局轻型、清洁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大型、综合型企业发展。四是制造业集聚发展组团。主要布局汽车及零部件、城市轨道交通等先进制造业,建设配套产业园区。五是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组团。主要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和循环配套产业。六是产业高端服务组团。作为承接产业高端服务职能的专业次中心,为开发区进一步升级提供战略性空间。七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组团。主要布局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建设国际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八是滨海新材料组团。主要布局新材料产业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园区。

四、突出文化旅游内涵,打造黄河水城新景区

充分融入旅游和科技要素,形成独具开发区特色的旅游文化和创新文化。打造成生态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的聚合点,建成黄河水城和广利河旅游线路的重要景观区。加强知识化载体建设,依托软件大厦、“生态谷”、泰克托普等载体,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展现科技发展成果,让人们在互动中体验科技发展水平。结合城市功能完善,规划建设公共图书馆、运动公园、体育中心等大型文体设施,拓宽文化体育消费渠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建设科教园区,与国内外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合作,搞好配套,完善政策,吸引各类院校和高水平培训机构聚集,建设黄河三角洲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和技能大赛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