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状元”的曲折人生

“捕鱼状元”的曲折人生

来源:舟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1:44 

1979~1980年普陀捕鱼状元胡金标

夏日港湾

夏日阳光很好。随普陀区桃花镇对峙村干部来到镇上的蚂蝗坑时,太阳已经偏西。蚂蝗坑,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山岙。一排排坚固低矮的石头房,边缘有民房相间,这是一处典型的过去式军营。如今,大多住着从偏远村落迁来的桃花人。我们要见的对峙米鱼洋的胡金标就住在最后一排石头房的最后一间。

胡金标正坐在门口与几位邻居聊天。看到我们,他略显迟缓地站起来,一位邻居将门边一根长长的竹竿递到他手上,他拄着竹竿才挪动了脚步,两腿似乎不能站直。这才听说他的腿得了脉管炎,时常受疼痛折磨有些红肿着。他穿着一件白色背心,一条灰色短裤,都旧旧的。介绍说他现年67周岁。一米七八的个头,一张方正的脸。有些低矮的部队营房里,光线不太充足,他一个人住着,好像过得有些窘迫和落寞,这与曾经颇有名气的船老大形象似乎有些落差。

与胡金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思维敏捷、记忆超强、表述朴实的人,应该说他所经历的那段海上人生已烙在他的记忆深处……

一、敬业边缘的鱼群

因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胡金标从小耳濡目染靠海吃海的生活,海已成为他精神层面的父亲,没有畏惧,只有亲近。以后要当老大也自小成为他唯一的志向。

胡金标出生在典型的穷人孩子早当家的家庭,是五兄妹中的老大。因为人长得高大,12岁下半年,他就时常出海,帮人一起摞乌贼。 15岁起正式上船出海捕鱼,一直到25岁担任船老大。在颠簸跌宕的大海里,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由一个毛头男孩成为一位掌舵男人的转变。

其间,胡金标从船上备人做起,再做备拖下扛、出袋、正拖下扛、出网,一直成为船老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随后就是长长的30年掌舵历程。那应该是磨练的30年,博弈的30年,蜕变的30年。
我好奇,会捕鱼的人这么多,为什么胡金标掌舵就能捕到这么多的鱼呢?有渔民认真地说:鱼会跟人的!这句话很是触动我。

胡金标说:他只是运道好。

慢慢地交流中,逐渐明白了胡金标1976年至1980年的捕捞作业中连续5年超万担,1979~1980年间更是一举夺得18000余担的高产,成为当时全县623对机帆船老大的头名状元的真正所在。

胡金标说:干任何事,谦虚很重要,要多听老一辈传授经验,他再在实践中去加以运用和证实。风来了,鱼也来了。风刚过,捕头批水,鱼特别多。鱼多鱼少与节气有关,懂得24个节气很重要,农历每月廿七、十二,赶到渔场,初十开船,小水一过大水慢慢来了,大水来了潮性动了,鱼就来了。按时间按潮流按方向按航速把握,凭记忆凭经验得出。多少潮偏,一个小时,360度,可以偏22度。为了能更多地捕到鱼,风还未来时,提前开,别人先拢洋,自己还在海上捕捞。晚上,自己常常不睡觉,观察潮水、观察大黄鱼……

可以听出来,胡金标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船老大。想到他掌舵前期正好是文化大革命,我随口就问:文革时,您加入什么派别了吗?”“最初也去参加过一回,但觉得基层一级,生产第一重要,生产搞好了群众才有饭吃,而我们是靠捕鱼吃饭的,所以觉得还是捕鱼重要!

听着胡金标的讲述,不时感觉到捕鱼在他生活中的意义和快乐。这时,鱼群一定又奔涌在他回忆的海上,再次与他作起了俘与被俘的较量。运道就是一群会跟人的鱼,它只跟那些肯吃苦、肯学、肯想的人。胡金标就是这样的人,在经得起苦、谦虚好学和善于思考中逐渐积累起宝贵的捕鱼经验。

这些经验就是敬业边缘最大的鱼群,一路追随着他……

二、信托生命的船队

大海是变幻莫测的,海上的生活也是变幻莫测的。

1986年,大约5月,胡金标船队在桃花、普陀山洋面外捕马鲛鱼,碰上了海难后的尸体(渔民们称为元宝)。他们很自然地一路把他带了回来。

胡金标说:渔民们遇到这种事,不管认识不认识,一定会将他带回来。说是会更加顺利,鱼会越捕越多,捕鱼会更安全。其实是懂得捕鱼人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的不确定性。如果发生不幸,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无论怎样一定要魂魄回家,一定要归岸……

这是捕鱼人的生命哲理。

海,在一般人眼里只是存在一种深不可测的危险。海,在胡金标眼里这种深不可测的危险,却是致命的。虽然对海有着习惯性的亲近,但他深知海一旦翻脸就六亲不认,海难常会在无声无息中发生。

所以,当船队在茫茫夜海里漂着时,胡金标经常叫船员去睡,自己守夜。老轨常会看得于心不忍。但他是个行事谨慎的人。谨慎是为了更好地担当。

1968年,米鱼洋人选举胡金标担任机帆船老大时,他自认为经验不足,提出先做多人(实习船长),一年后才正式担当起机帆船老大的所有重任。作为一名船老大,行事谨慎更是一种美德。

我随口问:30年船老大经历,是否遭遇过海难事故?他说没有。他没有半点犹疑的回答,令我有些惊讶。随后他讲了两次船员受伤的事情。“1980年农历十月廿七,我掌舵的是大钓鱼船——浙普渔31203号。村民吴增央,穿着油布饭袋作业,当时提醒他要小心,回答说没事。当吊绳拉起时,绳索把他的脚拖了进去,骨头受损。赶紧与岸上联系,后来通过分管渔业的县委张才德副书记,派水产公司收鲜船送往上海医治,未留下后遗症。 ”“1984年农历四月廿八,村民戴志华,15岁起就放弃读书,外婆和母亲来说情,一定要到我船上去捕鱼,其他船不要去。因为还小,白天叫他休息,晚上捕夜带鱼,要累的,但不听,晌午约三四点时,起网机起网,他的手被拖进去,随后整个手臂被拖了进去。 ”“赶快向上报告,当时分管渔业的黄法义副县长得知后,马上联系708渔警船,从208海区1小区赶来,将戴志华送往沈家门,后又立即转往413医院。当时雾气很重,708渔警船靠雷达引导,凌晨才到沈家门。我自己也不放心,停止捕鱼,一路紧随渔警船一起回到码头,直接到413医院,因为时间太长,戴志华受伤手臂坏死已超过16小时,只得截肢。

这是胡金标30年船老大生涯中,遇到的最大事故。

当时的米鱼洋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到胡金标船上捕鱼,都有生命,有事故也都会医治好。船老大重视,阿拉社员放心。

信托是大海上最昂贵的群鱼,而胡金标船队是米鱼洋人信托生命的船队……

三、荣誉背后的代价

敬业与信托为胡金标带来许多荣誉:197194日,公社领导动员推荐入党;1977~1981年连续被评为普陀县劳动模范;1979年当选为米鱼洋大队长;1979年至1990年连续被区、市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1983年至1986年当选为区政协委员;1984年米鱼洋大队被评为省劳模集体;1989年当选为普陀区党代表。

但荣誉背后常伴着眼泪。作为胡金标,这个海水里泡大的男人,只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已。“23岁时,结婚才一年,我父亲因为胆结石,无钱医治而去世,欠下了棺材债800余元。

顶梁柱折断,胡金标从此失去一种心理支撑,代替父亲承担起全家生活。

那时胡金标的第一个孩子刚出生不久,最小的妹妹也只有两三岁,全家共8口人的生活一下子都压到了他的肩上,外加800多元债务。

胡金标怕最小的妹妹吃苦,曾向重病中的父亲建议将妹妹送人,父亲在临终前对他说:不要送人,将她养大。

长子如父,一诺千金。父亲的离世,交给他担当与责任,为他两年后担任船老大立起了支柱。而妻子的离世,则留给他一生的亏欠与悔恨。妻子小我两岁,我俩生有两女一子。我们从不吵架。她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她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