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利用涨潮将海水自然引入防浪大堤内围的条型水库,再提灌到沉淀泥沙、净化水质的专用池塘,然后通过独立输水灌渠沿途分流,导入一座座百亩成方的海参养殖池塘;海参池循环置换出来的海水,再被引入虾蟹、卤虫养殖池塘,而后注入再下段的盐场晒盐。海水经过如此一番接续利用,有效成分均被“吃干喝净”,才能顺着独立排水渠,毫无污染地回流大海。这样的海水高效循环利用模式,是笔者近日在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看到的实情实景。
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顶端,那里陆地、海上遍布着胜利油田的钻采井架,更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滩涂资源,极具海水养殖开发潜力。如何让滨海地理优势托起富民强市的蓝色梦想,东营人不断在求索中创新,直至把视点聚焦到今天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
纵使在东三省的黑土地上曾经放眼极目,来到东营“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你也会由衷感叹这里正在发生的壮观奇伟。它的总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合成亩数高达30万亩。因为这里地处黄河入海核心区域,不仅囊括了20万亩海水养殖区,还拥揽着10万亩淡水养殖区。以百亩为单元建设的海淡水养殖池塘,一方挨着一方密集排开去,在水天一色中如若阡陌纵横。在这里,道路即是航线,汽车如同舟楫,耕海牧渔,别样的天高地阔。
示范区办公室副主任路后起告诉笔者,在2008年初启动建设示范区之前,这里除了大片野生着碱蓬的荒滩,只有零星散布的少量虾池。由于养殖管理方式粗放,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而且水质污染严重,养殖户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水产养殖方式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分析形势、研判利弊,东营市和垦利县两级党委、政府最终确定了“循环利用海水资源、高效生态开发滩涂”的现代渔业之路。目前,仅用于海参养殖的水面就已开发完成10万亩,区内所有排灌设施、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均由政府筹资,池塘建设资金则通过招商引进,全部实行高标准规划,每亩投资达到1万元。
进行这样大规模、高水平的海水养殖,示范区首先面临两大难题:谁来领头投资?如何突破教科书上渤海湾泥质滩涂不能养殖海参的定论?过去,这里不要说养海参,就是海参究竟长什么样,都鲜有人知。示范区既然定位“转方式,调结构”,就要拿出创新的勇气和举措。于是,具有丰富海参养殖经验和雄厚实力的大连有德集团,成为最先进入东营,并成功养殖商品海参的大型企业。
在有德集团开发的海参养殖片区,一名身穿红色潜水服的员工“扑通”一声跃入水中,水面气泡还未消失,就见身形翻动,水面伸出一只手来,手心里已托着3条半拃多长的海参。该公司负责人徐德红捏起一条海参说,这是海参中的精品,叫胶东刺参。现在这里的每亩水面可产鲜参100千克,产值可达2万元,效益是养殖虾蟹的10多倍。按时下市场价格,两年就能收回开发成本。
徐德红还告诉笔者,他们不仅在示范区打破了渤海湾不能养海参论断,实现了东参西养,还发现这里由于河海交汇,海水中富含海参生长必需养分,根本不需再投人工饵料。这样不仅显著节省了成本,还能有效控制了水质杜绝污染。目前,该集团已投入2亿元用于建塘、放苗,同时带动了多家当地企业和众多渔民转产从事海参养殖,示范区也一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滩涂养殖区。
同样的海水,由于采用完全不同的开发利用理念、方式,实现了由单一晒盐变成养参养虾蟹后再晒盐,其间经济效益增值已是惊人,更何况由此带来的生态环保效益。路后起还告诉笔者,结合先期渔业养殖,示范区内的水产技术研发中心、加工物流中心、交易物流中心等配套建设正在陆续启动,同时风力发电、温泉开发也已初步成形。用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将崛起一个集海水高效利用、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新兴滨海城镇。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