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河口区科技进步对渔业贡献率达60%以上

来源:王玉广 王树海   发布时间:2015-05-21 04:19:54 

“授民以渔”鱼满舱

两项国家“863”计划、多项国家科技星火项目、几十项省级水产科研项目,让山东东营市河口区渔业“舱满鱼鲜”。河口区海岸线长254.37公里,渔业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授民以渔”,有力地促进了海洋与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累计完成水产品产量达99030吨,水产品总产值达68439万元。科技进步对渔业贡献率达60%以上。

引进优良品种,调优渔业结构。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广半精养、精养和工厂化养殖模式,先后建立了浅海贝类增养殖基地、海水多品种养殖基地、卤虫养殖基地、淡水养殖基地四大渔业基地。以此为依托,先后引进对虾、梭子蟹、南美白对虾、河鲀、鲈鱼、牙鲆、漠斑牙鲆、大菱鲆、宝石鲈、半滑舌鳎等40多种优质鱼虾,以及硬壳蛤、香螺、锯缘青蟹、海参等30多种优质贝类和海珍品,全区渔业名优特品种养殖率达到95%以上。

深化产学研,开好“渔”处方。河口区先后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海洋生物化工研究所,进行文蛤半人工采苗,建成万亩浅海贝类增养殖示范园,带动起25万亩浅海贝类增养殖,实现产量5.4万吨,产值3.5亿元。积极增上科技项目,先后成功实施了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研究、日本对虾与中国对虾轮养、渗水养虾等20多项水产科研项目,促进了渔业快速发展。

普及新知识,渔民致富快。深入实施千村万户渔民科技培训工程,聘请专家、教授来河口传经送宝,重点为群众讲解池塘综合利用、海珍品养殖、标准化生产、水产品养殖、加工等实用技术。目前,已举办渔业科技培训班132期,共培训人员12277人次,发放资料39000余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全区渔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渔业人均纯收入达2186元。

推行标准化,转化新成果。大力实施渔业标准化工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修订完善了入海口文蛤、黄河口对虾等地方优势产品的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编制下发了水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目前,全区有5个企业分别取得了“入海口文蛤”“金河口文蛤”“对虾”“三疣梭子蟹”“中华绒鳌蟹”等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认证;有4家渔业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今年已实现出口创汇300万美元。(王玉广 王树海)

2006年12月4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