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黄河口一片净土 东营实施《规划》一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网易   发布时间:2010-11-25 09:23:51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提升到关乎生存和未来的高度来对待。 东营,立志坚持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在黄河三角洲走出一条独特的绿色发展道路,把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建设成为宜居乐业的一片净土。

碧水蓝天黄河口

东营对环境保护一直不懈努力,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大气污染和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有清醒认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局,严重影响城市品位和形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10 19日,东营市召开的全面治理水气污染全民开展环保行动动员大会,引起全市上下震动。打好治理和保护环境这场硬仗,全面改善和提升东营的环境质量,让碧水蓝天永驻黄河口,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并付诸紧急行动。

加强“水气”治理,打造碧水蓝天工程,东营痛下决心。

水是城市的灵魂。东营水系、湖泊、湿地众多,是体现东营特色最活跃的因素。 东营市境内河流大部分为排河,没有客水来源,经过多年积累污染已非常严重。他们把治污放在首位,加强源头治理和流域生态修复,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排查治理。通过实施“碧水工程”,确保全市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治理要求。

他们把黄河水城水污染治理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结合黄河水城深度开发,高标准治理中心城区河流。他们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封堵沿河排污口,截流、疏导城区及外围污水,杜绝污水进入城区河道。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引进先进工艺,大力提高城区水系水质。雨污混排区域,进行彻底分流改造,禁止污水排入河道和水系。重点实施引水、补水等工程,确保水系引水需要。理顺市与油田供排水的管理体制,彻底解决油地治污设施管理运营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

空气异味一度困扰着东营居民的生活。“蓝天工程”就是重在解决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他们加强了重点排放企业的治理,完善电厂脱硫设施,治理工业废气,提高工业废气净化率,特别加大对有毒废气的治理力度,解决化工异味问题。同时,加快发展城市集中供暖,加强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逐步取缔小锅炉,降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

“蔽日飞沙随风扬”曾是东营的一景,让东营市民深恶痛绝。他们加强扬尘治理,建筑施工现场洒水、遮盖、围护以防扬尘,对城区裸露地面进行绿化、硬化,对道路保洁采取吸尘、洒水、清扫一体化先进作业方式,严查车辆带泥上路和运输物料扬撒。拆除燃煤小锅炉,严禁焚烧垃圾。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绿化植树造林力度,因地制宜推进成方连片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净化空气。

定叫荒滩变绿洲

绿色,对于东营的意义非同一般,对此,东营人深有感触:“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对造林绿化、发展林业、改善生态提出了更高要求。没有绿,搞得再好,也称不上生态。”

今年 113 日,东营市召开了20102011年度“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动员大会。要求全市上下迅速行动,以更大气魄再掀播绿新高潮,为打造黄河绿洲再立新功。

种树,在很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地方,是一件轻松快乐的工作,而在东营,无疑就是一场绿色革命。东营的东部沿海,大都是退海之地,成陆晚,高度盐碱,立地条件差,使大片的滩涂成为不毛之地。东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给荒原披上绿装,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实施了“三网”绿化工程。

这项从 2007 年开始在全市城乡实施的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工程质量不断提升,现代林业快速发展,综合效益初步显现。按照规划,这一浩大工程5 年投入 35 亿元,造林 160万亩,使全市林木拥有量达到30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 25% 以上。目前已投入 23.8亿元,完成绿化面积 72.4 万亩,植树 7400万株,初步构建起“三网”绿化工程主体框架,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被命名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

这是一个壮举,这是伟大的成就。在东营搞绿化,绝不是一件易事,有人说,在东营养棵树比养个孩子还难,这不是危言耸听。一棵树的成活,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汗水,经过多少探索实验,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从渤海边的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绿化可以管中窥豹。现代渔业示范区地处东营东部近海滩涂,常年海水浸泡、海风侵蚀,盐碱地因恶劣的水土条件被视为“ 绿化禁区” ,围海吹填新陆地的土壤改良与绿化更是公认的难题。

今年东营按照“科学治碱、管护并重”的原则,在示范区道路两旁大力实施林木绿化工程。传统上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采用“客土”绿化,即把外边的良土运进来,替换盐碱土以栽树种草。这种改良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成本较高,且栽种的树木容易枯死。他们采取盲沟改碱、暗管排碱、生物改碱等成功做法,按照适地适树的造林通则,成功筛选出耐盐碱树种在示范区种植。充分发挥专业队伍有经验、有技术的优势,组织专业队伍施工作业,实现了标准统一,落实好专人管护,把“三分造林,七分管理”落到实处,确保栽一片、成一片、活一片。

目前,示范区内骨干道路两侧绿化土方工程全部完成,构筑台田 130 万方,投资 1300万元。其中,南北干路和部分支路路域两侧铺设了自来水管灌系统,东支路绿化植树完成,栽植竹柳 3000株,白蜡2800 株,柽柳16000株,已植苗木发芽率在 70% 以上。昔日盐池、虾池连片的盐碱地上,今年道路两旁各种树木林立,树叶在海风中随风摇曳,成为活力焕发的生态绿洲。

现在,东营的“三网”绿化进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他们要打响“三网”绿化攻坚战。路域绿化做到绿随路走,有路就有树,明年实现路域绿化全面贯通;水系绿化结合黄河水城建设,构建完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和旅游观光体系;农田林网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实现“大网格,宽林带”;建设 34 公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构筑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力争再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水系风景化、路域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打造黄河绿洲。

今看湿地美如画

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黄河口依然如诗如画。 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漾漾泛画舫,澄澄映葭苇。黄灿灿的芦荻覆盖了沟沟坎坎,间以一泓泓碧水,百鸟翻飞于上空,与悠闲惬意的游人相映成趣。

这片黄河口湿地,现在迎来大批珍稀禽鸟迁徙栖息,正是最佳观鸟期。这个面积 15.3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园内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刺槐林 1.2 万公顷,各种野生生物 1917种,其中各种鸟类 296 种,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等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30 多种,是鸟类生活的乐园,号称珍稀飞禽的“ 国际机场”。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在东营的生态建设中举足轻重。东营市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780万亩,路域湿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44% ,是典型的“东方湿地之城”。该市投资 29.5 亿元,组织实施百万亩湿地修复、河口地区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管理能力提升、资源可持续利用五大工程,修复退化湿地 100万亩。目前,已对近两年内先期实施的 50 万亩工程进行了具体规划布局,今年重点实施了 20万亩湿地修复区配套提升工程。今年 6 24日,沉寂了 35 年的黄河故道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这里 25 万亩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昔日沿海滩涂一片茫茫、毫无生机的刁口河口将有望再现芦荻飘雪、鸟飞云天、鱼翔浅底的壮观景象。

如果在金秋旅游的好时节来黄河口,就能看到红胜火的赤蓬绵延无边,绿油油的苇荻横无际涯,广袤的滩涂如同铺上红绿相间的地毯,飞舞的芦花像白色的精灵,与奔腾不息的黄河呼应,与蘑菇状的野柳林相依偎,千鸟翔集其上,百兽奔突其间。你可以尽赏湿地生态之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