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县“安置转产转业渔民解决养捕矛盾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来源:沾化县海洋与渔业局   发布时间:2015-05-20 22:17:3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沾化县海岸线长162.6公里,近海面积176.9万亩,淤涨型海涂面积75.9万亩。为浅海底播增殖、海涂围垦养殖,提供了广阔的资源保障,养殖用海一直是该县的传统用海项目,也是所有用海类型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纠纷最多、与渔民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管理难度最大的行业用海。

近年来养捕矛盾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该县海洋行政管理部门以人为本,从关注民生角度出发,加强调研,大胆实施“安置转产转业渔民解决养捕矛盾示范项目”,为和谐用海、平安海区建设以及减船转业政策的顺利实施开辟了道路。

一是实施浅海海域养殖使用项目的分区管理。划分了养殖用海区、渔业捕捞区,传统赶海区,界定了四至坐标,绘制了海籍图,并以政府通告方式发布界址点坐标。

二是建立浅海生态养殖保护区,结合养殖用海现状,规划了四大养殖示范区:14万亩文蛤重点贝类养护区;6万亩泥螺封滩养护区;34万亩自然生态保护区; 10万亩特殊养殖示范区。20万亩贝类增殖养护区用于安置专业、转产转业渔民养殖生产;34万亩为中小型渔船捕捞区,10万亩为非专业渔民及渔业劳动力传统赶海区,约定在文蛤养护区、泥螺养护区底层贝类有专业养殖户采捕,底层以上水面作为小型渔船捕捞区,要求养殖户梯度采捕,适时捕捞,互不影响。

三是在项目区统一设立明显的四至固定标杆,标志高出高潮水面2以上,东西间距不超过500,高出水面部分涂刷红白相间的油漆,一年四季永久设立,并安排专人负责标志的检查维护。从根本上解决了养殖用海与捕捞生产海域,渔民传统赶海海域的交叉重叠矛盾。杜绝养殖业户指手为界超范围管理,捕捞渔民跨区作业,哄抢资源现象的发生。

四是推行养殖用海“两个结合”经验。项目实施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首先与渔船报废制度结合起来,解决渔民生活出路这一突出问题。其次是同生态养殖建设结合起来,走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道路。通过加强项目区规划和管理为重点,以合理安排养殖容量为核心,实行定区域、定面积、定容量的标准化的健康养殖管理,使示范区养殖用海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五是推行“三统一”优惠激励政策,吸引转产渔民入示范区从事贝类养殖。为转产渔民进入护养区统一划定用海面积,统一减免入区一定时间、面积的海域使用金,统一办理《海域使用权证书》,目前在20万亩贝类增殖区,为转业渔民养殖用海确权发证71宗,确权面积18.72万亩,安置特困转业渔民1000余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